【自然教育缺失?5个妙招让孩子在水泥森林里遇见春天】
幼儿园操场的塑胶跑道上,5岁的团团蹲着观察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在看砖缝里倔强生长的小野花——这个场景让我想起蒙台梭利说的”儿童对自然的敏感期正在现代都市里悄然消逝”。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研究者,今天分享几个让自然教育”无中生有”的巧思。
一、把”野趣”装进收纳箱(低成本教具)
在深圳宝安机关幼儿园参访时,看到林菁园长团队研发的”自然百宝箱”:酸奶盒做的昆虫旅馆、鸡蛋托改造的种子博物馆。建议每个班级配备:
- 感官探索箱:松果/鹅卵石/树皮等天然材质
- 生命观察站:透明饲养盒+放大镜套装
- 气候记录本:手绘温度计+云朵分类图卡
二、碎片化自然课程设计(符合《指南》要求)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微自然”理念:
- 晨间签到环节:用不同树叶代替姓名贴
- 过渡环节:播放真实鸟鸣做律动背景音
- 餐后活动:”舌尖上的自然”食物溯源讨论
三、城市里的” guerilla gardening”(游击园艺)
和北京三幼老师们实践的”口袋花园”计划:
√ 废弃轮胎种植薄荷(触觉/嗅觉刺激)
√ PVC管垂直种植草莓(生命教育载体)
√ 用外卖保温袋做迷你温室(环保教育)
四、数字化自然补偿策略
德国幼教专家韦纳特提出的”屏幕绿化法”:
• AR技术:用”形色”APP识别绿化带植物
• 延时摄影:记录窗台绿植生长过程
• 自然音效:创建专属雨声/蛙鸣白噪音歌单
五、家园共育的自然任务卡
借鉴日本藤幼儿园的”365日自然挑战”:
周一:收集5种不同形状的落叶
周三:用树枝在沙坑作画
周末:拍摄”会呼吸的墙面”(攀援植物)
记得有次带孩子们用奶茶杯培育绿豆苗,当芽尖顶开杯盖的瞬间,小男孩惊呼:”老师!春天在我手里爆炸啦!”这种震撼,远比背诵”万物复苏”来得深刻。自然教育从不需要完美条件,正如李跃儿老师所说:”教师眼里的杂草,可能就是孩子发现的整个草原。”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