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科学启蒙的”游戏化实践指南”——资深幼教专家谈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科学启蒙低龄化是当前学前教育的重要趋势。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指出:”幼儿期是科学思维萌芽的黄金期,游戏化的科学探索能有效激活幼儿的’认知脚手架’。”
🌟 科学小游戏的3个核心设计原则(基于美国NGSS早期科学标准):
- “现象优先”原则:选择幼儿能直观感知的科学现象(如磁力/浮沉)
- “问题链”设计:每个游戏包含3层递进式问题(发现→探究→解决)
- “多感官通道”参与:确保每个游戏至少激活2种以上感官体验
🔍 分年龄段科学游戏案例库:
【小班】”彩虹泡泡龙”(问题解决训练)
• 材料:洗洁精+水+纱布+橡皮筋+食用色素
• 关键问题:”怎样让泡泡变得又大又多?”
• 专家建议(南师大张俊教授):通过”试误-记录-比较”培养基础观察力
【中班】”纸桥大力士”(工程思维启蒙)
• 进阶挑战:用5张A4纸承重10块积木
• 深度学习策略:引导绘制”设计-测试-改进”循环图(参考STEAM教育模式)
【大班】”植物侦探队”(系统性思维培养)
• 实施要点:
- 建立植物生长变量对照表(阳光/水量/土壤)
- 引入”21天观察日志”(融合数学测量记录)
🎯 能力培养的4个关键干预点:
- 提问技巧:使用”魔法问句”(”如果…会怎样?””除了这样还能怎样?”)
- 挫折教育: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特别强调”有效失败”的价值设计
- 表征能力:鼓励用图画/符号记录发现(借鉴瑞吉欧教育理念)
- 迁移应用:设置”家庭科学任务卡”实现家园共育
💡 特别提醒:避免陷入”伪探究”误区(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
✖️ 仅演示不操作
✖️ 追求”标准答案”
✖️ 忽略幼儿的”理论解释”
建议教师建立”科学游戏观察评估表”,重点关注:
- 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 持续探究的专注时长
- 合作互动的有效性
(随文附: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团队研发的《幼儿科学探究行为观察指标》可供参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