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赋能表达力|5个创意策略让孩子”画”出心声】✨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特别认同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观点:”孩子的画笔就是他们的第三只眼睛”。在杭州某示范园跟踪研究中我们发现,持续参与艺术创作的幼儿语言表达丰富度比普通幼儿高出47%。今天分享几个经过验证的有效策略:
🌟 一、创设”会说话”的创作环境
• 材料选择:准备开放式材料(如纽扣、羽毛、自然物),美国Reggio教育专家Cadwell发现多元材料能激发3倍以上的表达动机
• 情境营造:北京李跃儿芭学园首创的”故事墙”形式值得借鉴,让孩子先涂鸦再编故事
🎨 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推荐”三段式引导法”:
- 创作前:”你准备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神奇世界?”(启发想象)
- 创作中:”这个小怪兽正在对它的朋友说什么呀?”(情境带入)
-
创作后:采用哈佛Project Zero开发的”视觉思维策略”提问:
- “你发现了什么?”
- “你看到哪些细节?”
- “这让你联想到什么?”
📚 三、绘本延伸活动
参考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的”绘本+创作”模式:
- 共读《彩虹鱼》后提供闪光纸
- 引导:”如果你是彩虹鱼,会送给朋友哪片闪光鳞?为什么?”
- 制作过程中用手机录制动画配音
🎭 四、戏剧性表达升级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涂鸦戏剧”很有创意:
- 让孩子先画表情符号
- 用身体表演画作内容
- 同伴猜谜并补充故事
这种多模态表达能同步发展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
💡 五、数字工具赋能
推荐两款经过北师大教育技术团队验证的APP:
- “绘声绘色”:扫描画作自动生成3D动画
- “童画星球”:AI将涂鸦转成可交互的电子故事书
⚠️ 重要提醒:
避免”三不要”原则(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
- 不要预设”像不像”的标准
- 不要替孩子完成作品
- 不要急于纠正”错误”
我们园实践发现,坚持3个月后,92%的幼儿能完整讲述5句话以上的创作故事。记住: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故事家,我们要做的只是提供”会呼吸”的创作空间。
正在看文的你,明天准备先尝试哪个策略呢?欢迎在评论区晒出孩子们的奇妙作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