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作为一线幼教工作者,我们确实需要像造乐高的工程师一样,帮助孩子们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模块巧妙地拼接起来。我来分享几个”高段位玩法”(笑)。
还记得上周我去深圳某示范园观摩时,李园长展示的”小熊便利店”项目就令人惊艳:
- 数学区-孩子们用积木搭建货架时,要计算层高间距(STEM)
- 语言区-设计促销海报要编广告语(语言+美术)
- 角色区-收银环节融合了钱币换算(社会+数学)
- 科学区-讨论食品保鲜法(科学探究)
华东师大的华爱华教授特别强调:”项目式学习的魔力就在于它能自然打破学科壁垒。”我建议可以这样做:
【三步引导法】
- 问题炸弹法
比如开展”社区公园”项目时,抛出:
“小鸟的饮水台该怎么设计?”
→ 引发科学(水流原理)+工程(结构设计)+艺术(外观装饰)的融合 - 思维导图可视化
和孩子一起用气泡图记录idea:
中心主题延伸出不同颜色的分支
红色-科学问题 | 蓝色-数学问题 | 绿色-艺术方案 - 材料百宝箱策略
我在实践中准备了: - STEM材料:齿轮、量杯、放大镜
- 艺术材料:超轻黏土、水彩笔
- 文化材料:各国钱币仿制品、传统服饰图卡
(孩子自主选择时会自然产生知识碰撞)
最近很火的”STEAM教育”提出者Georgette Yakman说过:”最好的学习发生在孩子自己都没意识到在学习的时候。”我观察到一个典型案例:有个小组用纸箱做恐龙博物馆时,自发研究了:
- 恐龙分类(科学)
- 参观路线设计(空间数学)
- 门票定价(社会经济)
- 解说词撰写(语言表达)
建议可以每月做一次”奇思妙想展示会”,邀请家长当游客,孩子们为了”经营”好自己的项目,会主动整合各种知识哦!
记住我们的角色不是”知识快递员”,而要当”思维魔术师”——把看似不相关的内容变出神奇的反应。就像我常跟老师们说的:”别急着给答案,多问问’你觉得还能怎么玩’,孩子们的创意会让你大吃一惊!”
(悄悄说:最近我们在尝试把传统二十四节气与现代科技结合,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