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缺失,幼师如何为孩子打开一扇”会呼吸的窗”?】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常想起美国自然教育专家理查德·洛夫提出的”自然缺失症”——今天的孩子能分清100种品牌logo,却认不出10种门前野花。但幼师完全可以成为”自然补位者”,用这三个维度重构幼儿园的自然教育:
一、把”微自然”搬进教室(空间破壁法)
◆ 日本藤幼儿园经典案例:在窗台设置”昆虫观察角”,用放大镜看蚂蚁搬家就能生成一堂科学课
◆ 华南师大刘霞教授建议:每班开辟”生态缸”(蜗牛+苔藓+枯木),让孩子照顾生命感知责任
◆ 我的实践:用PVC管做立体种植架,孩子用酸奶盒种豆苗,两周就能见证”从种子到沙拉”全过程
二、玩出”五感自然课”(教学创新法)
📌 触觉:蒙上眼睛触摸树皮/鹅卵石/松果,玩”大自然猜猜乐”(北师大董奇团队验证过触觉记忆效果)
📌 听觉:录制”校园声音地图”——风声/鸟鸣/雨滴,配上孩子自创的拟声词儿歌
📌 嗅觉:制作”气味记忆瓶”——桂花/薄荷/泥土,像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那样开展嗅闻游戏
三、建立”自然联系档案”(评价升级法)
成都教科院曾做过跟踪研究:持续记录”自然互动时刻”的孩子,3个月后亲自然行为提升47%。建议:
✓ 用便利贴记录孩子惊叫”老师!蚯蚓在松土!”的瞬间
✓ 做”自然优师教研”墙面,每片树叶写一个自然发现
✓ 学新西兰”森林学校”给孩子发”泥土勋章”
💡 特别提醒:北京李跃儿芭学园的四季课程证明,哪怕只是带孩子观察同一棵树的变化,其教育价值也远超虚拟自然动画。记住蒙台梭利那句话:”大自然是24小时营业的教室”,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推开那扇窗。
(思考题:明天你可以带孩子进行的”30秒自然互动”是什么?比如:用落叶摆出数字?比较两片叶子的叶脉?)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