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扎染遇见剪纸:普惠园玩转传统文化的新姿势》
▌破题关键:让民间艺术”活”起来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说过:”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应是孩子指尖跃动的生命力。”在普惠园开展这类活动,建议把握三个核心要素:
- 低成本高互动(利用自然材料)
- 强体验弱说教(游戏化设计)
- 家园共創模式(不是单向输出)
🌟 实操方案四部曲 🌟
一、【选材有门道】
• 推荐选择”三易”项目:
✓ 易操作:撕纸艺术(河北蔚县剪纸传承人周淑英简化技法)
✓ 易获取:草木染(用洋葱皮、菠菜等厨余材料)
✓ 易共鸣:皮影戏(可用硬卡纸+筷子制作)
▶️ 案例:某县城普惠园用快递纸箱开发”废旧材料皮影剧”,获全国幼儿环保艺术大赛金奖
二、【活动设计三步法】
- 魔法导入(3分钟)
• 用AR技术让年画人物”动起来”(推荐”敦煌动画剧”小程序) -
闯关体验(20分钟)
• 设置难度分级的”工匠勋章”:- 青铜:完成简单图案拓印
- 黄金:合作创作小幅作品
- 钻石:设计文创衍生品
- 仪式收尾(2分钟)
• 颁发”小小非遗传承人”电子证书(可生成带孩子照片的定制海报)
三、【家长参与新范式】
✅ 试试”1+1+1″模式:
• 1个传统节日前:发放”家庭任务盲盒”(内含材料包+任务卡)
• 1次云端工作坊:邀请非遗传承人直播教学(如抖音”非遗匠人”账号合作)
• 1场移动展厅:将作品二维码张贴在社区菜鸟驿站
四、【效果评估巧设计】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研发的”三维评估法”值得借鉴:
- 孩子层面:记录艺术表征语言的变化(如从”红色”到”像过年灯笼的红”)
- 家长层面:分析亲子对话质量(使用LIWC语言分析软件)
- 教师层面:反思课程生成点(建立”偶发事件记录本”)
💡 进阶建议:
尝试与当地文旅局合作开发”非遗体验护照”,积攒不同民间艺术印章可兑换博物馆门票。北京丰台某普惠园通过这种方式,使家长参与率从37%提升至89%。
▶️ 避坑指南:
✖️避免过度追求作品完美度(南师大许卓娅教授强调”过程大于结果”)
✖️慎用危险性工具(改用儿童安全剪刀、食用色素等)
✖️注意文化适配性(蒙古族园所优先考虑毡画而非江南刺绣)
浙江省特级教师王芳曾说过:”最好的文化传承,是让孩子在创造中重新发现传统。”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 redesign,完全可以在有限预算中打造出既有文化厚度又有儿童趣味的特色活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