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泥里玩出STEM思维!3-6岁”小小设计师”创意养成方案】🌟
最近在参访深圳某IB幼儿园时,李园长分享了一个精彩案例:”孩子们用陶土做的‘蜗牛旅馆’不仅获得了艺术展金奖,还蕴含了建筑承重、螺旋结构等8个科学知识点!”这让我想到STEM教育专家张俊教授常说的:”幼儿的指尖藏着整个宇宙。”
✋【触觉启蒙期的黄金教具】
3-6岁正值触觉敏感期(蒙特梭利理论),陶泥的延展性(可塑性指数达90%)能让幼儿:
• 通过拍打/揉捏发展小肌肉群(精细动作达标率提升37%)
• 感知干湿变化(含水量与粘度关系实验)
• 建立三维空间概念(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多元智能理论)
🔍【分龄指导秘诀】
▶︎ 3-4岁:”感官探险家”
• 提供工具:压花辊/贝壳等自然物(瑞吉欧方案教学法)
• STEM渗透:比较不同力度留下的痕迹(力学启蒙)
• 专家建议: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强调”过程比结果重要”
▶︎ 4-5岁:”问题解决者”
• 设计挑战:”怎样让陶罐站稳?”(重心实验)
• 融入数学:用冰棒棍测量器皿口径(非标准测量)
• 案例参考:南京实验幼儿园的”陶土桥梁”项目
▶︎ 5-6岁:”系统设计师”
• 进阶任务:制作带过滤功能的”生态花瓶”(工程思维)
• 跨学科联结:陶器烧制中的化学变化(热力学启蒙)
• 行业实践:景德镇青瓷大师王琳提出的”童趣拓扑法”
🎨【四大创意激发策略】
- “自然启示录”:用放大镜观察树叶脉络再创作(STEAM教育中的Art元素)
- “考古剧场”:仿制青铜器纹样并演绎历史(大英博物馆教育法)
- “功能实验室”:设计能自动浇水的陶盆(项目式学习)
- “陶艺方程式”:记录黏土配比与成品关系(数据思维萌芽)
💡【三个超实用Tips】
- 安全秘籍:日本幼教专家佐藤学推荐的食用级陶泥配方
- 保存妙招: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成长档案袋”评估法
- 家长指导:参照美国NAEYC标准设计的亲子探究卡
记得上周观摩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陶艺课时,有个4岁小男孩骄傲地向我展示他的”火箭花盆”:”这里的洞洞是给根呼吸的!”这恰恰印证了麻省理工学院雷斯尼克教授说的:”最好的学习发生在修补匠式的探索中。”
各位老师不妨试试在陶艺区角投放卡尺、吸管等”异质材料”,或许下一个STEM小天才就在你们班诞生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