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及时!✨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曾参与教育部”幼儿园发展性评价指南”课题研究),我想用”三个镜”理论来分享实操建议:
一、拿起”放大镜”:解读评价结果的三个关键维度
- 儿童发展维度(参考李季湄教授的过程性评价理论)
- 例:发现”集体活动中幼儿专注时长不足”时,不要简单归因于孩子,要分析是否出现:
✓ 活动设计是否符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 师幼互动是否达到CLASS评价体系的”敏感性”标准
✓ 环境创设是否遵循蒙氏教育的”有准备环境”原则 - 教学行为维度(基于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课堂观察量表)
- 建议建立”教学行为雷达图”,从:
提问质量|材料投放|回应策略|环节过渡|个体关注
五个维度做可视化分析 - 课程实施维度(参照上海二期课改评价指标)
- 重点考察:
生成课程占比|多元表征机会|文化包容性|真实性评价运用
二、转动”万花镜”:六种创新调整策略
- “游戏体检报告”法(借鉴安吉游戏评价体系)
- 每月用”签到板+游戏故事+教师观察”三角验证方式
- 调整案例:某园发现建构区评价持续偏低后,引入”工程图纸本”,游戏水平显著提升
- 动态分组教学(参考瑞吉欧的弹性分组)
- 根据评价结果设置:
▲ 泡泡组(需基础支持)
▲ 火箭组(可挑战任务)
▲ 彩虹组(自主探索) - “3-2-1″反思日记(融合新加坡SPARK评价框架)
每天记录:
3个教学亮点|2个待改进点|1个明日小目标 - 家长评价参与(运用新西兰”学习故事”理念)
设计”家园共育雷达图”,邀请家长从五个维度评分 - 微格教学改进(采用日本”lesson study”模式)
对薄弱环节进行5分钟微格教学录像分析 - 环境效能评估(参照ECERS-R评价量表)
设置”会说话的环境检核表”,每周优化1个区角
三、架起”望远镜”:构建持续改进系统
- 建立个人教学改进档案(参考IB-PYP评估模式)
- 按季度归档:评价数据→改进措施→儿童作品样本→反思笔记
- 参与学习共同体(应用美国PLC模式)
- 推荐加入”评价改革实践者联盟”等专业社群
- 善用技术工具
- 推荐三款评价分析工具:
① 优师教研”课堂解码器”(AI分析师幼互动)
② 华东师大”幼儿行为分析系统”
③ 香港”学前教育电子档案袋”
特别提醒:评价改革背景下要避免三个误区
🚫 误区1:把评价当”考试”——应视作”教学GPS”
🚫 误区2:追求面面俱到——学会”重点突破”
🚫 误区3:忽视儿童声音——推荐使用”童言评价卡”
最后分享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一句话:”好的评价应该像春雨,既滋润幼苗生长,又帮助园丁看清每株植物的独特需求。”建议老师们每月开展”评价复盘日”,用孩子们的真实成长来验证教学调整的效果。
如果需要具体年龄段(小/中/大班)的调整方案,我可以继续深化分享哦!📚
【延伸学习资源】
- 书籍:《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施燕著)
- 论文:《幼儿园教师评价素养的构成与发展》(《学前教育研究》2023.4)
- 工作坊:”基于评价的差异化教学”(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官网可报名)
让我们把评价结果转化为专业成长的阶梯,做会思考的行动派幼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