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中的知识储备扩充问题,结合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和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研究成果,我建议可以从以下5个维度系统化构建专业体系(附具体实施策略):
一、政策理论维度(专业根基)
- 精读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指导要点》和《小学适应指导要点》(建议制作对比表格)
- 研读虞永平教授关于”幼小衔接本质是课程衔接”的系列论文
- 订阅《学前教育研究》期刊,重点关注”幼小衔接”专题(如2023年第3期)
二、儿童发展维度(核心能力)
- 掌握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团队研发的”5-8岁儿童发展观察量表”
- 建立案例库:收集整理典型过渡期儿童行为案例(建议按社交、学习、情绪分类)
- 学习上海安庆幼儿园的”三维度观察法”(身体适应、心理适应、能力适应)
三、教学方法维度(实践工具)
- 熟练掌握”项目式学习”在衔接期的应用(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书包里的秘密”案例)
- 开发”微课资源包”:如10分钟前书写训练游戏、课间十分钟自主管理模拟等
- 掌握华东师大周兢教授提出的”绘本教学鹰架策略”(特别关注科学类绘本的运用)
四、联合教研维度(跨界视野)
- 参与”三明治工作坊”(每月1次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家长三方研讨)
- 记录北京市丰台区教研组的”三同一异”对比法(同主题不同学段教学对比)
- 建立”问题漂流本”收集小学教师反馈的入学适应问题(如握笔姿势、听课专注度等)
五、数字资源维度(技术赋能)
- 利用”智慧树”平台的幼小衔接专题课程(重点推荐李季湄教授的20讲)
- 创建个人知识管理库:可用印象笔记建立”四标签体系”(政策法规/典型问题/解决方案/研究成果)
- 关注”优师教研”小程序中的”入学准备”资源专区(含200+可视化操作案例)
特别建议:每学期开展”3个1″行动
- 深度追踪1名毕业生入学适应情况
- 开发1个原创性衔接活动方案(如”时间管理闯关游戏”)
- 完成1份衔接问题调研报告(可参考南京实验幼儿园的追踪研究范式)
正如日本幼教专家津守真所言:”好的衔接不是搭建跳板,而是培育根系。”教师的知识储备应当像榕树的气生根,既能向下深入儿童发展规律,又能向外连接教育变革,最终形成立体化的专业支持网络。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