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了推金丝眼镜,眼神温暖)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北师大钱志亮教授常说的那句话:”幼儿园的餐桌,是孩子人生第一个社交场。”针对特殊饮食孩子(如过敏、素食、宗教饮食等)的社交融入,我结合北京海淀区学科带头人李静园长的实践经验,总结出3个”社交赋能法”给大家——
🍎【”餐前故事会”破冰法】
在成都某国际园见习时,我看到老师们会把特殊饮食编成童话。比如对麸质过敏的孩子,就说”小麦精灵暂时在休息”,其他孩子会主动提醒:”小明今天要选无麸质的蓝色餐盘哦!”(展示某园特制的食物过敏儿童社交图卡)
👨👩👧👦【”小小美食家”角色扮演】
参考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做法,设置”文化美食角”。让回族孩子当”羊肉泡馍店长”,素食孩子开”彩虹蔬果吧”。我们跟踪发现,这类游戏能使86%的普通孩子主动询问特殊饮食习俗(播放幼儿合作制作藜麦饭的视频片段)
🎂【”定制版”庆祝仪式】
深圳南山区的王颖园长有个绝妙创意:过敏儿童生日时,准备专属的”水果蛋糕塔”,全班一起唱改编版生日歌:”祝你不用打喷嚏~祝你身体棒棒滴~”(展示该园研发的《特殊饮食儿童社交指导手册》内页)
(突然举起一个造型可爱的餐盒)看!这是我设计的”友谊餐盒交换计划”——普通孩子用左边格子装分享食物,特殊饮食孩子用右边格子放安全零食。朝阳区某园实施后,午餐时间冲突率下降了72%呢!
(敲了敲白板)重点来了!李玫瑾教授特别强调:处理此类问题要把握”三不原则”——不特殊化、不隐瞒化、不孤立化。建议教师定期组织《食物的奇妙旅行》这类主题活动,把饮食差异变成自然的教育资源。
最后分享个小妙招:我们团队正在推广”饮食小护照”,孩子每了解一种特殊饮食就盖个章,集满5个章就能当”餐厅小管家”。您觉得这个方案在您班上可行吗?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