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环保教育】5大招让孩子在自然中”种下”生态心!🌱✈️
幼教专家李敏教授常说:”孩子的环保意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在最新发布的《3-6岁儿童自然教育白皮书》中显示,沉浸式自然体验比课堂说教更能培养持久环保行为。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在日本藤幼儿园研学案例中总结的实操方案:
🌟 感官唤醒法(适合3-4岁)
带幼儿收集不同触感的自然物时,参考蒙台梭利教具设计”生态魔方”:
• 松果VS塑料球对比触摸游戏
• 用放大镜观察树叶”呼吸孔”
• 录制溪流声与汽车鸣笛声盲猜
(北京丰台一幼用这个方法使92%孩子主动拒绝一次性餐具)
🦋 生态链角色扮演(4-5岁)
像上海宋庆龄幼儿园那样设计”蝴蝶效应”情景剧:
- 分组扮演花粉/蜜蜂/花朵/农药
- 用纱巾制作”生态网”相互连接
- 抽走任意角色观察”网络”崩塌
华师大柳倩教授指出:”这种具象化体验能建立系统思维”
🗑️ 零废弃挑战赛(5-6岁)
借鉴芬兰”垃圾侦探”项目:
• 发放可降解材料制作的”生态存折”
• 记录每日产生的各类垃圾
• 用厨余堆肥换取种植多肉机会
(南京鼓楼幼儿园实施后垃圾减量达47%)
🌳 特别推荐「树朋友认养计划」:
- 给每棵树制作含二维码的”身份证”
- 定期测量树围并拓印树皮纹路
- 用自然物为朋友制作”毛衣”
著名环境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说:”当孩子给树起名字时,环保教育就成功了80%”
✨ 终极秘诀:
带着孩子制作”自然盲盒”,放入:
• 被石油污染的羽毛
• 缠着渔网的贝壳
• 混着沙砾的瓶盖
深圳梅林一幼园长王欣说:”打开盒子的震撼瞬间,胜过百次环保说教”
记得收藏这份「研学环保评估清单」:
✅ 孩子是否主动捡起落地垃圾
✅ 是否会模仿动植物的生存困境
✅ 能否用新词汇描述环境问题
(参照《幼儿环境素养发展量表》)
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言:”大自然是最好的活教材”。下次研学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你会发现孩子们开始对一片落叶说话,为蚯蚓搭桥——这些才是生态意识真正萌芽的模样!🌍
【课后思考】你带班时最难忘的环保教育瞬间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点子~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