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去年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示范园,大班的孩子们在探索”磁铁的秘密”时,有个叫乐乐的小朋友突然问:”老师,为什么磁铁不能吸我的小水杯啊?”这个问题背后,其实就藏着科学启蒙的精髓——探索本质。
让我们从三个”魔法关键点”来破解这个难题:
第一招:变身”问题魔法师”(提问策略)
记得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常说:”好问题胜过十个标准答案。”建议老师们这样做:
-
使用”三阶提问法”:
- 初级:”你发现了什么?”(观察现象)
- 中级:”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建立联系)
- 高级:”如果…会怎样?”(假设验证)
比如在沉浮实验中,不是简单问”积木为什么浮起来”,而是递进式追问:”积木和回形针有什么不同?””如果把积木切成薄片会怎样?”
第二招:打造”探索实验室”(环境创设)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刘凌园长有个著名观点:”环境是第三位老师。”我们可以:
- 设置”问题墙”:把孩子的问题可视化(如”影子为什么会变长?”)
- 提供”拆解工具箱”:放大镜、分装格等,像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说的”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工作”
- 设计”对比实验区”:比如同时观察种植在阳光/阴暗处的豆苗
第三招:玩转”思维脚手架”(引导策略)
这里分享一个我在海淀区观摩到的精彩案例:
中班探究”斜坡滚球”时,老师这样做:
- 先”装傻”:”咦,小球怎么滚得不一样远?”
- 再”助攻”:(提供不同材质斜坡)”要不要试试这个?”
- 最后”点睛”:(记录表)”你的发现和别人一样吗?”
特别提醒三个”不要”:
- 不要急于纠正”错误”答案(如”云是棉花做的”)
- 不要代替操作(哪怕孩子倒洒了水)
- 不要追求”标准结论”
最后送给大家清华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话:”科学启蒙不是教知识,而是养思维。”建议老师们可以尝试每周开展一次”疯狂提问日”,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为什么”里藏着整个宇宙!
(思考题:下次孩子问”彩虹是怎么来的”时,你会如何引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点子~)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