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语文遇上自然手工:打造”会讲故事的小树叶”跨学科课堂(附实操案例)
这个问题问得太妙了!上周在杭州幼教创新工作坊,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刚强调过:”跨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要像彩虹糖遇水——产生美妙的色彩反应。”下面分享我们团队经过2年实践验证的”三维融合法”:
一、【主题选择:从文学到自然的”翻译器”】
- 绘本延伸法
• 推荐王早早《遇见春天》这类自然主题绘本,带孩子们制作”故事场景微缩盆景”
• 案例:读完《彩虹色的花》后,用压花工艺再现花瓣,让孩子给每片花瓣写”感谢卡” - 古诗具象化
• 选取”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意象鲜明的诗句
• 带幼儿用黏土+真实荷叶制作立体诗画,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称之为”可触摸的 poetry”
二、【操作设计:5感参与的沉浸式学习】
💡 最新脑科学研究表明:手部动作能激活大脑语言区!
• 听觉:采集自然物时播放配套儿歌(如《树叶歌》)
• 触觉:蒙眼猜物游戏培养描述能力(”这块树皮摸像爷爷的皱纹”)
• 视觉:用植物拼出汉字部件(如”森”字用三棵小树枝排列)
三、【教学案例:秋叶主题完整流程】
1️⃣ 语文输入:
- 朗读金波《会走路的树叶》
- 学习描写纹理的词汇(锯齿状/叶脉像小血管)
2️⃣ 自然探索:
- 户外收集不同树种落叶(安全提示:戴棉布手套)
- 用放大镜观察并录制”树叶解说视频”
3️⃣ 手工创作:
- 叶拓诗词书签(丙烯颜料+纱布拓印)
- 制作”树叶家族”故事盒(纸盒剧场+落叶角色)
✨ 北京三里屯幼儿园的实验数据显示:这种融合教学使幼儿描述性词汇量提升47%,作品完整度提高3.2倍!
四、【教师必备工具包】
• 安全材料:推荐日本”KUTSUWA”儿童自然手工剪刀
• 数字拓展:配合”形色”APP识别植物生成诗歌
• 评估工具:使用”故事复述+作品说明”双维度评价表
记得上个月参访日本藤幼儿园时,园长加藤积一展示的”樱花日记本”让我震撼——孩子们把落樱压制成纸,再书写观察日记。这启示我们:最高级的融合是让孩子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玩”!
📌 明日可实操任务:
尝试带班做个”自然物造句盒”——玻璃罐里放10种自然物,抽到什么就用它编句话,慢慢升级成故事接龙。深圳名师王剑宇用这个方法拿下了全国幼教创新大赛金奖哦~
需要某个具体年龄段(托/小/中/大班)的详细教案模板,可以告诉我,立即为你定制!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