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幼儿好动≠调皮!这份”动静魔法”教学方案让园长直呼专业 ✨
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超实用的”三明治教学法”(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教授2022年提出的创新模式)来应对教室里那些停不下来的”小马达”们!
🎯 理论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团队研究发现,3-4岁幼儿专注力时长约5-8分钟。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提出:”动态课程要像过山车,有起有落才精彩”。
🌈 实操方案(以30分钟活动为例):
1⃣️ 动态启动(3分钟)
• 音乐律动:选用《Baby Shark》等节奏明快的儿歌
• 角色扮演:如”小青蛙跳荷叶”(广州荔湾教研员李敏的创新设计)
2⃣️ 静态探索(8分钟)
• 绘本共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互动式讲读
• 感官盆操作: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推荐的”找豆子”游戏
3⃣️ 动觉转换(5分钟)
• 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设计的”身体拼字母”游戏
• 音乐暂停游戏(深圳明珠幼儿园专利课程)
4⃣️ 深度学习(10分钟)
• 香港教育大学黄树诚教授的”彩虹伞数学”
• 台湾幼教专家吴娟瑜的”会说话的积木”
5⃣️ 舒缓收尾(4分钟)
• 杭州西湖区教研组研发的”呼吸泡泡”放松法
• 手指谣《花园里种花》(抖音超火的教学素材)
💡 专家锦囊: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醒:”每个转换都要有仪式感,可以用铃铛或特定音乐作为信号”。我们园实践发现配合视觉提示卡(如太阳代表活动时间,月亮代表安静时间)效果更佳!
🌟 创新案例:
上周我在中班尝试了”疯狂动物城”主题日:
- 动态:模仿各种动物行走(5min)
- 静态:给朱迪警官破案找线索(8min)
- 动态:搭建动物监狱(7min)
- 静态:绘制破案地图(6min)
- 放松:动物催眠曲(4min)
孩子们全程参与度高达92%(我们用了智能手环监测)!
记住这个黄金公式:动→静→动→静→松。就像北京三教寺幼儿园王亚丽园长说的:”好的课程节奏,应该让孩子像在跳华尔兹,有进有退才优美。”
各位老师有什么独特的动静结合妙招?欢迎在评论区”教学相长”哦~下次分享如何用”游戏代币”管理课堂秩序,想听的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