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在全球化教育背景下,跨学科活动中的文化交融就像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我是李教授,在北师大带研究生时就发现,真正有效的文化交流教育要像”彩虹糖”一样——不同颜色却能融合出甜美滋味。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实操性很强的”跨文化教学密码”。
首先推荐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的”三阶渗透法”:
-
启动阶段:用”文化盲盒”激发兴趣
- 在小班”环球美食家”主题中,我们准备神秘盒子,摇一摇听声音猜物品(日本铃鼓/非洲沙锤)
- 中班可以玩”世界服装配对”,把韩服、苏格兰裙等图片与地图配对
-
探索阶段:创设”文化共生情境”
- 像深圳实验幼儿园那样设计”丝绸之路市集”,孩子分饰商旅角色,自然产生语言交流和物品交换
- 大班开展”国际建筑师”项目,用积木搭建各国特色建筑时必然需要团队协商
-
深化阶段:进行”文化对比反思”
- 引导幼儿制作”我们的相似之处”海报(如各国都有生日歌)
- 用可视化工具如”友谊手环”,每完成一次合作就编织一种颜色的线
特别要推荐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研发的”文化拼图法”:把活动分解成文化碎片,每个小组掌握不同信息。比如在”世界节日”主题中:
- 红组研究中国春节的”红色元素”
- 蓝组了解墨西哥亡灵节的”万寿菊”
- 黄组探索印度排灯节的”陶灯”
最后拼合成完整的文化认知图谱
我们园实践过一个爆款活动——”环球快递公司”:
- 每个孩子扮演不同国家的快递员
- 需要运送装有”文化秘密”的包裹(如俄罗斯套娃、中国结)
- 在”海关”处必须用肢体语言完成交流
- 最后要用合作搭建”国际大桥”才能通关
这样的活动自然融入了语言、社会、艺术等多领域目标。记得观察记录时要重点关注:
✓ 文化参照行为(是否主动模仿同伴的异国礼仪)
✓ 共享调节表现(遇到分歧时的协商策略)
✓ 元文化交流能力(能否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做法不同”)
最后送大家一个文化融合的”三明治策略”:
底层:共性认知(我们都喜欢游戏)
夹心:差异体验(你画水墨画我跳草裙舞)
顶层:创新表达(合作创作文化混搭作品)
建议大家在区角投放”文化智能包”:包含各国传统玩具、可触摸的织物样本、多语言标签等。就像著名园长朱继文说的:”当孩子们的小手触摸世界时,偏见就会像冰淇淋一样融化。”
期待大家在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精彩的文化对话时刻!记住,幼儿期的文化浸润不是在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簇能照亮未来世界的火花。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