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具如何实现幼儿知识的”乐高式”整合】——以”会说话的地球仪”为例谈高阶思维培养
在2023年中国学前教育年会上,华东师范大学郭力平教授特别强调:”智能教具不是玩具的电子化,而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脚手架。”以我们幼儿园引进的”会说话的AR地球仪”为例,当孩子点击巴西区域时,不仅跳出食蚁兽3D模型,还能触发”亚马逊雨林生态链”情景游戏,这种多模态学习正是布鲁纳螺旋式课程理论的最佳实践。
✈️ 三级整合路径揭秘:
- 感官统合阶段(3-4岁)
- 触觉反馈:如KIBO机器人编程模块的凹凸纹理设计
- 多通道输入:Osmo数字沙盘将实物积木与屏幕动画实时联动
案例:中班幼儿通过编程小熊的行走路径,自然理解”序列-结果”的因果逻辑 - 情境迁移阶段(4-5岁)
- 跨场景应用:Matatalab音乐编程车可将编好的旋律在家庭/园所设备同步
- 问题解决:儿童用MakeyMakey把香蕉变成钢琴键时,自发探索导体特性
- 元认知建构阶段(5-6岁)
- 数据可视化:Dash机器人记录的任务尝试次数,帮助幼儿复盘思维过程
- 社会性协作:在Minecraft教育版搭建社区时,需协商分配测量、建造等角色
🛠️ 选品黄金法则(来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
• 70%结构化任务+30%开放探索空间
• 必须有”错误-修正”的显性反馈机制
• 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声光刺激
前沿趋势提醒: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表明,智能教具与传统玩教具1:3配比时,幼儿深度学习效果最佳。建议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采用”智能教具引发问题→低结构材料验证假设→戏剧扮演输出认知”的递进式引导策略。
(小互动)您班级的建构区有尝试过智能积木吗?欢迎分享孩子们令人惊喜的”知识重组”瞬间~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