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科学的奇妙交响:幼儿成长档案中的多元智能记录
很高兴探讨这个富有创意的主题——记录幼儿在音乐创编中对科学元素的运用。作为幼教专家,我特别欣赏这种跨学科的观察视角。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爱华教授曾说:”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综合的,记录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跳出学科边界,捕捉那些弥足珍贵的’联结时刻’。”下面我将从专业角度分享如何系统记录这一过程。
一、理解音乐创编与科学元素的天然连结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音乐教育专家Susan Young研究发现,3-6岁幼儿的音乐自发创作中,约43%会自然涉及对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的探索和表现。比如:
- 用不同材质的”乐器”探索声音传播(科学)与音色创作(音乐)
- 通过身体律动表现重力、浮力等物理概念
- 创编关于天气、季节变化的”声音故事”
记录要点:在档案中设立”科艺交融”观察专栏,捕捉这些自然发生的连结时刻。
二、三维记录框架(基于HIGH-SCOPE课程模式改良)
1. 探索过程记录
- 材料选择:记录幼儿如何选择/制作乐器(如:”明明发现装不同水位的水杯音高不同,主动排列成’音阶'”)
- 实验行为:捕捉试错过程(如:”小雨反复比较铃铛在密闭盒内/外的声音变化”)
- 语言表达:记录幼儿自发的科学解释(如:”东东说’鼓声大是因为我用力,空气振动厉害'”)
2. 作品分析维度
音乐元素 | 可能关联的科学概念 | 记录示例 |
---|---|---|
节奏快慢 | 时间/速度测量 | “用拍手节奏模拟钟摆运动” |
音高变化 | 振动频率/材料属性 | “发现橡皮筋绷得紧声音更高” |
音色创造 | 物质分类/声音传播 | “用纸盒、金属勺制作’雨声器'” |
力度控制 | 力与能量传递 | “讨论’为什么轻轻敲声音小'” |
3. 教师支持策略记录
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究员Ben Mardell建议采用”引导性提问”记录法:
- “当你摇装石子的罐子时,声音和装羽毛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 “怎样才能让自制吉他发出更高/低的声音?”
三、创新记录形式(推荐5种)
-
“科学音符”贴纸系统:
- 闪电贴纸:代表能量探索
- 水滴贴纸:代表物质状态
- 齿轮贴纸:代表机械原理
-
双色编码观察表:
pie title 音乐行为中的科学元素占比 "声音物理属性探索" : 35 "自然现象表现" : 25 "工具材料实验" : 25 "数理逻辑应用" : 15
- “小小科学家-音乐家”成长地图:
用时间轴展示诸如:”9月-发现不同材质发声差异→11月-自主制作分层音阶瓶→次年3月-创编《雨水协奏曲》” -
视频切片分析法:
选取3-5个关键片段,用表格对比科学认知发展:时间点 音乐行为 科学概念运用水平 学期初 随意敲击探索单一音色 前概念阶段 学期中 有意识控制音高/节奏 具象操作阶段 学期末 用音乐解释自然现象 符号思维阶段 - 幼儿自评”声音探索日志”:
提供模板:”今天我发现______能发出有趣的声音,因为______(画/描述原因)”
四、评价指标参考(基于ECERS-R量表改良)
-
基础层:
- 对声音物理特性表现出好奇心(频率/振幅/材质影响)
- 能用具象语言描述音乐中的科学现象
-
发展层:
- 在音乐创作中主动应用科学发现
- 提出”如果…会怎样”的音乐科学问题
-
拓展层:
- 用音乐作品系统性表现科学现象(如《四季声音故事》)
- 能向同伴解释音乐中的科学原理
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则民建议:”记录这类跨领域发展时,要像拍摄纪录片一样,既有特写镜头捕捉精彩瞬间,又有长镜头展现发展轨迹。”
五、给教师的实践建议
-
环境创设:
设立”科学音乐角”,提供:- 材质多样的自制乐器原料(不同长度钢管、各种颗粒物填充瓶)
- 简单的测量工具(分贝仪、声波可视化APP)
-
家长参与:
设计”家庭音乐科学任务卡”:- “寻找家里能发出do re mi不同音高的物品”
- “录制三种不同的’风声’并讨论成因”
- 专业成长:
推荐阅读《儿童早期的科学探究与艺术表现》(Karen Worth著),书中提供了大量科艺整合的观察评估工具。
美国音乐教育家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曾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音乐科学家,他们用感官实验探索着声音世界的物理法则。”通过系统记录这个奇妙的过程,我们不仅能看到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更能发现他们科学思维的萌芽。这种跨领域的成长档案,将为每个孩子描绘出一幅独一无二的学习图谱。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