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项目中幼儿资源创新利用的”魔法师引导术”】——让牛奶盒变身太空舱的奇妙之旅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曾亲眼见证过中班孩子们把酸奶盒改造成”火星探测车”的奇迹。正如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所说:”资源创新利用的本质,是培养幼儿的审辨式思维和生态素养。”今天就用3个魔法锦囊,带您解锁PBL项目中的资源创新密码。
✨ 魔法锦囊一:搭建”问题脚手架”(以”垃圾分类”PBL为例)
- 悬念式提问:”这些快递纸箱真的只能说再见吗?”(举起纸箱摇晃)
- 联想启发:”昨天小美用鸡蛋托做了小花园,纸箱能变成什么呢?”
- 专家话术:”台湾幼教专家林意红老师说过,每个废弃物都是未完成的童话”
实操案例:在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的”生态小卫士”项目中,教师用”这个奶瓶能比玩具更好玩吗”的挑战性问题,引发幼儿用奶瓶搭建出会发声的”环保音乐墙”。
✨ 魔法锦囊二:创设”材料变形记”工作坊
• 设置”材料超市”:按质地/形状分类的回收物+安全工具(圆头剪刀、胶枪)
• 导入”变形三板斧”:
揉捏变形法(报纸塑形)
组合再生法(瓶盖+吸管=风力仪)
功能颠覆法(轮胎变花盆)
专家支招: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团队的”低结构材料使用黄金比例”建议:熟悉材料60%+陌生材料40%最能激发创新。
✨ 魔法锦栅三:建立”创新思维地图”
- 属性罗列法:引导幼儿多维度观察
(例:矿泉水瓶→透明的/会滚动的/能装水的…) - 跨界联想棋:掷骰子随机组合功能
(”瓶盖+画画=?”可能诞生印章画工具) - 迭代记录册:用照片+儿童语录记录改造历程
特别技巧: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百变宝盒”策略——每周五开展”1+1创造日”(1种废旧物+1种自然物),幼儿创新使用率提升137%。
🌟 关键提醒:
• 安全红线:热熔胶使用需教师辅助
• 价值引导:避免陷入”为创新而创新”
• 成果升华:邀请社区工作者参与”创意品鉴会”
还记得去年指导杭州星辰幼儿园时,孩子们用200个冰棍棒搭建的”昆虫旅馆”最终成为社区景观。这正印证了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倡导的:”废弃物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期待您和孩子们开启更多令人惊叹的资源变形记!
(小互动:您尝试过最成功的资源创新案例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晒图交流~)
拓展工具包:
- 推荐绘本:《麻绳小姐的奇妙旅行》-资源创新启蒙
- 教师自评表:《资源创新指导能力雷达图》
- 幼儿观察量表:《创新行为发展里程碑》L2版
记住,当教师自己成为”好奇的大孩子”时,孩子们的创意火花自然会绽放。就像日本藤幼儿园的加藤积一园长说的:”最好的环境创设师,永远是儿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