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评价法如何拓展幼儿思维
很高兴探讨这个重要的幼儿教育话题!学习故事评价法是新西兰教育专家Margaret Carr提出的观察评估方法,它能有效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让我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专业见解:
一、学习故事评价法的思维拓展机制
- 叙事性思维培养
- 哈佛大学教授Howard Gardner曾指出,叙事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
- 学习故事通过讲述儿童的探索过程,帮助幼儿建立因果关系思维
- 案例:新西兰奥克兰幼儿园教师Sarah通过”积木倒塌”的学习故事,引导幼儿分析”为什么、怎么办”
- 元认知能力发展
-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强调,反思是深度学习的关键
- 学习故事中包含”哇时刻”(Magic Moments)记录,促使幼儿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
- 实践建议:用”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替代简单的”你做得好”
二、分享环节的优化策略
-
三维对话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提出):
- 师幼对话:教师作为好奇的共学者
- 幼幼对话:同伴作为思维的碰撞者
- 自我对话:幼儿作为自己的解说员
-
思维可视化工具:
- 新加坡幼儿教育专家陈颖涵推荐使用”思维气泡图”记录分享中的想法
- 上海示范园实践案例:将学习故事制成”思维优师教研”,幼儿用不同颜色叶子标注新想法
-
问题链设计技巧:
- 基础层:发生了什么?(描述事实)
- 分析层:为什么会这样?(探究原因)
- 拓展层:还能怎么做?(发散思维)
- 著名园长李镇西建议每个故事至少准备3个层次的开放性问题
三、创新实践案例
-
“故事接龙”活动(源自澳大利亚墨尔本幼儿园):
- 教师讲述学习故事开头
- 幼儿分组创作不同结局
- 最后比较各种可能性
-
跨故事联结:
- 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倡的”故事串”方法
- 将不同幼儿的相似学习故事并列展示
- 引导发现多元解决方案
-
数字故事拓展:
- 南京实验幼儿园开发的AR学习故事
- 扫描故事图片可看到幼儿当时的思维过程录像
- 增强思维过程的可视化
特别提醒: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专家Wendy Lee强调,有效的学习故事分享需要”慢下来”,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和表达空间。建议每次深度讨论1-2个学习故事,而非追求数量。
您所在的班级尝试过哪种学习故事分享方式?遇到了什么具体挑战?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针对性解决方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