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构:
“国学”代表传统文化精髓,”能力培养”指向21世纪核心素养,二者融合的关键在于”巧妙”——不是简单诵读古诗,而是让孩子在文化浸润中获得思维、表达、创造等综合能力。真正的”惊喜”,是看到孩子既能吟诵”谁知盘中餐”,又能用积木搭建梯田模型解说”粒粒皆辛苦”的农耕智慧。
专业解答框架(幼教专家视角):
一、国学不是”复古教育”,而是”文化脚手架”
(引自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观点)
国学素材要成为幼儿发展的”支点”:
- 小班用《三字经》培养语言节奏感 → 匹配”重复性句式”敏感期
- 中班用《百家姓》玩分类游戏 → 发展逻辑思维(如按地域/职业给姓氏分组)
- 大班用《千字文》开展项目学习 → 每个汉字延伸一个探究主题(如”辰宿列张”引发天文观测)
二、四大融合策略(附真实园所案例)
1. 国学+STEAM:
▶ 北京丰台一幼案例:孩子用乐高搭建”赵州桥”后,教师引入《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讨论”工匠精神”,再让孩子改进桥梁结构。
2. 国学+社会化学习:
▶ 深圳梅林幼儿园将《弟子规》”晨必盥”编成洗手流程童谣,配合”细菌大作战”科学实验,养成卫生习惯。
3. 国学+创造性表达:
▶ 杭州师大附属幼儿园用《声律启蒙》开发”声音剧场”:孩子敲击不同材质物品模拟”云对雨,雪对风”,感受汉语音韵美。
4. 国学+问题解决力:
▶ 成都金牛区机关幼儿园开展”论语小法庭”:辩论”以德报怨对不对”,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教师必备的3个思维工具箱
- “文化解码器”
把”仁、义、礼”转化为具体行为指标(如”礼”=排队时不推挤+双手接物) - “游戏转化力”
▶ 把《二十四节气》变成”自然寻宝游戏”:春分找平衡(竖蛋)、谷雨测雨量(自制量杯)
▶ 古诗新玩法:用磁力片拼”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几何结构 - “现代性连接”
▶ 当孩子玩建构区时,对比”鲁班锁”和现代工程积木的力学原理
▶ 读《悯农》时讨论”无人机播种技术”,培养古今对话思维
特别提醒(来自一线园长反馈):
警惕”国学形式化”——某园曾要求小班背《大学》,导致孩子排斥。建议采用”三明治教学法”:传统文化(10%)+ 儿童经验(80%)+ 未来视野(10%)。
行动清单:
✅ 下周尝试把1首古诗转化成5分钟身体律动游戏
✅ 在美工区投放”汉字积木”,观察孩子如何创造性组合
✅ 用手机记录孩子解读”孔融让梨”的对话,分析其道德认知水平
总结: 当孩子说”老师,我知道为什么要’路遇长,疾趋揖’了,就像我们见到园长妈妈要主动问好!”,这就是文化传承与生活能力最美的共生。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