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新时代幼儿教师开展线上教育讲座与培训的实践路径
很高兴与各位探讨这个极具时代意义的议题。作为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我观察到疫情后幼儿教育领域已形成”线下+线上”融合发展的新生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2年发布的《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显示,87.6%的幼儿园教师已尝试过网络培训,但仅29.3%能系统化开展。下面我将从实践角度分享具体策略。
一、平台选择的”三适原则”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李敏教授提出的”适应性、适宜性、适度性”原则很值得借鉴:
- 适应性:根据内容性质选择平台。腾讯会议适合专题讲座(可容纳500人),钉钉适合系列培训(考勤管理方便),视频号/B站适合碎片化知识传播。如上海荷花池幼儿园将《3-6岁儿童学习发展观察要点》拆分为15个3分钟短视频在抖音发布,单条最高播放量破50万。
- 适宜性:考虑受众设备条件。对农村教师培训,宜选用微信小程序等轻量化平台。浙江师范大学秦元东教授团队在凉山州开展的”云上幼教”项目,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低门槛参与。
- 适度性:控制技术复杂度。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云端教研”仅用共享屏幕+聊天区互动,反而获得98%的满意度。
二、内容设计的”四维模型”
南京师范大学王海英教授提出的线上培训内容设计框架值得参考:
- 认知维度:每15分钟设计一个”思维引爆点”,如抛出争议性案例。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张琼老师讲《幼儿游戏观察》时,会突然暂停录像让学员猜测”接下来孩子会怎么做”。
- 情感维度:插入教师工作实景视频。成都第十六幼儿园制作的《晨间接待的100个瞬间》让许多参训教师泪目。
- 行为维度:设置”5分钟实践挑战”,如听完挫折教育讲座后立即设计一个安慰哭闹幼儿的台词。
- 元认知维度:用”画廊漫步”虚拟工具让学员互评笔记,北京市丰台区采用此法使知识留存率提升40%。
三、互动设计的”PEER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研发的线上互动策略:
- Pause(暂停):每20分钟插入问答环节,使用Zoom的投票功能。
- Emoji(表情反馈):让学员用表情符号表达困惑程度。
- Example(案例回应):提前收集学员工作案例进行现场诊断。
- Roleplay(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时分配”组长””计时员””记录员”等虚拟角色。
案例:徐州市星光实验幼儿园开展《STEAM教育实践》培训时,让学员在分组讨论室用家里物品搭建结构并拍照上传,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参与效果。
四、技术问题的预防性策略
建议采取”3×3″保障方案:
- 三个提前:提前48小时测试设备、提前24小时发放操作指南(图文+视频)、提前1小时开放会议室
- 三个备份:主平台+备用平台、主持人+技术协理员、有线网络+4G热点
- 三个预案:录播代替直播、语音代替视频、异步讨论代替实时互动
特别提醒:注意《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涉及幼儿影像需获得家长书面同意,建议使用动画虚拟场景代替真儿画面。
五、效果评估的”双螺旋”方法
参照上海师范大学李燕教授的评估方案:
- 过程性评估:利用平台数据统计(如停留时间、互动频次),结合数字画像技术分析学员参与模式。
- 结果性评估:设计”4个1″作业:1份思维导图、1段实践视频、1篇反思日志、1个改进方案。
青岛市实验幼儿园运用此法后,培训转化率从35%提升至72%。
未来已来,线上培训不是临时替代方案而是专业发展新常态。建议各位教师可以:
- 每月参与1次高质量网络研修
- 每学期尝试1次线上讲座主持
- 建立个人数字资源库(推荐使用OneNote分类管理)
- 参与跨区域网络教研共同体
正如东北师范大学盖笑松教授所言:”未来的优秀教师,必定是能同时在现实与虚拟场景中建立教育影响力的’两栖型’教育者。”让我们共同探索这条充满可能性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