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音乐会:自然教育中最浪漫的启蒙课】
作为深耕自然教育15年的研究者(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刘馨教授“自然体验课程”理论),我认为月光音乐会不是简单的唱歌活动,而是融合自然感知、艺术表达、社会性发展的沉浸式课程。以下是我的实践方案,曾在北京崇文三幼获得“最佳自然教育活动奖”👇
🌟 三重奏设计法(3-6岁适用)
1. 光影魔法师(科学探索)
▸ 准备材料:铝箔纸、玻璃瓶、手电筒(参考华南师大李思娴教授“低结构材料”理论)
▸ 带孩子制作“月光反射器”,用铝箔纸包裹树枝做成光之竖琴
▸ 科学目标:理解光的反射现象(NGSS标准K-PS3-1)
2. 自然交响乐(艺术创生)
▸ 采集元素:
- 🍃 植物组:摇动芦苇丛模拟沙锤声
- 🌰 果实组:橡果互敲当作木鱼
- 💧 水文组:竹筒滴水创造旋律(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 关键技巧:用手机录音对比不同材质声音,培养听辨能力
3. 月光剧场(社会情感)
▸ 分角色:萤火虫指挥家(戴荧光手环)、蟋蟀合唱团、树叶伴奏组
▸ 仪式感:用野花编“星空地毯”,孩子需轻步行走培养规则意识
📌 安全增强设计(园长们最关心的!)
- 3D防走失系统:
- 孩子佩戴荧光徽章(分组颜色不同)
- 场地四角布置太阳能夜灯形成可视边界
- 教师手持紫外线灯定时扫描人数(参考上海宋庆龄幼儿园安全预案)
- 感官替代方案(针对特殊儿童):
- 视障儿童准备装有铃铛的风铃棒
- 听障儿童发放振动背心感受节奏(见东京大学佐藤教授《融合教育器具开发》)
🌈 延伸教学建议
次日可开展“声音地图”活动(英国森林学校经典课程):
让孩子回忆并绘制夜间听到的5种自然声源,培养观察力与记忆重构能力。
️⚠️ 专家提醒(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观点):
自然教育活动必须预留20%“空白时间”,允许孩子自发探索——可能某个孩子突然发现月光下蜘蛛网的震动会发声,这才是最珍贵的生成课程!
需要完整教案(含评估量表)的老师,可以私信我发您海淀区学科带头人的模板资源包~ 您更想了解哪个环节的细节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