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于”户外实践如何让小朋友感受文化传承”,这是一个超级有意义的课题!✨ 最近在跟北京师范大学的H教授交流时,她特别强调:”文化传承不是静态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活态体验’。” 下面分享几个我们团队实践过的创意方案,很多幼儿园老师反馈效果特别棒!
【沉浸式文化体验三部曲】
- 🌸 节气花园:打造会”说话”的传统文化
- 参考南京第一幼儿园的”二十四节气长廊”,带孩子在户外:
• 春分竖蛋+测量日影(融入科学探究)
• 谷雨时节认野菜(配朗朗上口的采茶谣)
• 立夏称重斗蛋(延伸至健康饮食教育) - 小技巧:准备”节气探险包”(放大镜、色卡、收集袋),孩子变身文化小侦探
- 🏮 非遗创玩工作坊
- 像成都华德福幼儿园那样,把传统手艺”游戏化”:
• 用陶泥捏生肖(边玩边讲十二生肖故事)
• 草木拓印手帕(认识天然染料)
• 迷你舞龙队(废旧材料DIY龙身) - 关键点:允许孩子”破坏性创新”(比如让舞龙配上奥特曼主题曲)
- 🗺️ 社区文化寻宝
- 效仿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 neighborhood walk”模式:
• 绘制”老字号地图”(采访街角修鞋匠、点心铺)
• 收集”声音标本”(叫卖声、方言童谣)
• 创建”我们的博物馆”(展出寻宝收获) - 安全提示:用儿童相机/录音笔记录,回园做声音蒙太奇
【三个务必注意】
1️⃣ 文化解码要”具身化”(北师大刘教授观点):
比如学傣族泼水节,不如让孩子真的打水仗,再讨论”水的祝福”
2️⃣ 避免”表演式传承”(南师大虞教授警告):
少做整齐划一的展示,多鼓励个性化表达
3️⃣ 善用”大带小”机制:
邀请社区老人参与(我们和北京史家胡同合作过”爷爷奶奶的玩具箱”活动)
最近观察到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孩子通过户外文化体验,自发产生了”二次创作”。比如有小朋友把皮影戏改编成了恐龙大战,这就是活的文化传承啊!🎭
你们园所有没有尝试过特别的文化活动?欢迎交流讨论~ 需要具体某个活动的详细方案也可以告诉我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