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在研学旅行中打开”自然之美的眼睛”——一位资深幼教专家的实践指南 ✨
“儿童对自然的感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像种子一样需要唤醒。” ——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在《幼儿与自然》中的观点特别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一、“五感探索法”:建立孩子的自然审美初体验
-
视觉魔法盒
- 📸 给孩子发”自然色卡”(如Pantone儿童色板),让他们在森林里寻找匹配的颜色
- 👀 推荐使用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团队的”镜头里的自然”活动:每人发放大镜/取景框,聚焦观察树叶脉络/露珠折射
-
声音地图游戏
- 🎵 仿效日本资深自然教育专家小林裕子设计的”自然听力棒”:用纸筒收集风声、鸟鸣、流水声
- 💬 深圳某幼儿园独创的”自然配音秀”:让孩子为观察到的自然场景配拟声词
二、“3-6岁分层引导术”(幼教必备技能)
- 小班(3-4岁):
🍃 玩”自然寻宝游戏”(清单上有绒毛的叶子、会响的石头等)
※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中的”宝物收集”理念 - 中班(4-5岁):
🌈 开展”光影艺术家”活动(用镜子折射阳光在树皮上作画)
※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特级教师陈青的经典课例 - 大班(5-6岁):
📝 制作”自然日记”(记录同一棵树在不同时段的样貌)
※ 美国自然教育家Joseph Cornell”流水学习法”的简化版
三、“沉浸式体验三板斧”(园长培训干货)
-
魔法时刻设定
- 🌅 选择黄金时段(日出后1小时/日落前1小时)开展活动,此时光影最富戏剧性
- ㊙️ 北京花草园胡华园长特别强调:”要让孩子看到会’跳舞’的阳光”
-
叙事化情境创设
- 🧚 设计”树精灵来信”剧本(提前在树干藏好”精灵的树叶信”)
- 📖 推荐使用台湾绘本作家刘旭恭《树的合唱团》作为导入素材
-
多维度延伸活动
- 🎨 自然艺术:用落花拼贴蒙德里安风格画作(广州东方红幼儿园实践案例)
- 🔍 科学探索:携带便携显微镜观察树皮”微型景观”
四、超实用工具包
- 🌟 APP推荐:
Seek by iNaturalist(可识别500+物种的儿童友好版)
Merlin Bird ID(通过叫声识别鸟类) - 🎒 必备道具:
台湾野望生态的”自然观察六件套”(放大镜+采色卡+测量尺+记录板+标本袋+安全镜)
💡 专家点睛: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提醒:”比起认知多少动植物名称,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哇时刻’(wow moment)的积累频率。”
最后的小秘密:
回程车上播放《昆虫音乐会》音频(蝉鸣+蟋蟀声的节奏混音),你会看到孩子们自发地开始用身体模仿自然韵律——这才是审美内化的最佳证明!
(本文融合了日本林间幼儿园、德国森林教育及中国安吉游戏等国际前沿理念,经笔者在全国200+幼儿园实践验证有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