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小思想家”的6个魔法策略】🌟
作为一名钻研幼儿教育20年的”老园丁”,我发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就像种下一颗会提问的种子。今天分享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在北京槐荫幼儿园的实践案例,给老师们几个”让大脑动起来”的妙招!
1. “慢半拍”应答艺术(3-6岁适用)
👉🏻 当孩子问”为什么树叶会黄?”时,先反问:”你觉得呢?”(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称之为”提问的留白”)
✅ 案例:中班科学活动《影子游戏》,老师故意不回答”影子为什么变长”,而是给每个孩子发手电筒和玩偶,让孩子自己当”光影侦探”
2. 选择权下放计划
👉🏻 把”今天画向日葵”改成:”我们用彩泥、画笔还是树叶拼贴来表现向日葵?”(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自主游戏理论)
🔥 效果:上海童乐幼儿园实施后,大班孩子自主设计出”向日葵生长计时器”,用不同材料展示开花过程
3. “错误”变宝藏策略
👉🏻 孩子说”正方形会滚”,不要直接纠正,而是说:”这个想法很有趣!我们一起试试这个斜坡玩具…”(借鉴美国HighScope课程中的”计划-工作-回顾”模式)
🎯 进阶:准备”Oops!发现卡”,记录孩子们的”可爱错误观点”,每月评选”最创意脑洞奖”
4. 问题风暴时间
⏰ 每天15分钟”奇怪问题大会”(受芬兰幼儿园的”现象教学”启发)
💡 实操:成都金苹果幼儿园的”问题墙”上贴满孩子提问:”为什么蚂蚁不堵车?””云朵会不会口渴?”然后开展项目探究
5. 思维可视化工具
✋🏻 用简单的”思考图”(哈佛大学Project Zero研发的Visible Thinking Routines)
🌰 比如:
• “望远镜思考”🔭:我看到…我想到…我还好奇…
• “颜色心情”🎨:今天学的知识像什么颜色?为什么?
6. 故意制造”认知冲突”
🎭 在角色区投放矛盾道具:给医院的娃娃家同时放听诊器和魔法棒,观察孩子如何整合(参考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给老师的特别提醒:
• 小班重点培养”选择意识”(二选一)
• 中班强化”原因表达”(多用”因为…所以…”)
• 大班开展”方案辩论”(你觉得怎么解决更好?)
记得上次观摩李跃儿芭学园的活动,有个孩子面对”如何搬运大水缸”的问题,竟然想出用滚动的彩虹伞当运输带!看,当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他们回报给我们的永远是惊喜~
📚 延伸书单推荐: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奥斯卡·伯尼菲)
《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裘迪·哈里斯·赫尔姆)
下次可以试试在晨间谈话时玩”如果…会怎样”游戏:”如果幼儿园建在树上…”看看孩子们能迸发多少奇思妙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