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捕捉孩子们”灵光一闪”的推理过程,可比单纯记录正确答案有价值多了。让我分享一些我在一线实践中总结的”小妙招”:(掏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状)
🌟 一、让”思维可视化”的3个神器
- 【对话气泡贴纸】
孩子们用画画+老师代笔的方式,把解题思路记录在气泡贴纸上。比如中班小明在玩”小熊分饼干”时突然说:”如果把大饼干掰开,就能每人分一样多啦!”这种突破常规的分配思路,一定要即时记录! - 【积木搭建故事板】
华东师大的周欣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幼儿在建构游戏中会自然运用数学推理。我们可以拍下孩子不同阶段的积木作品,配上简短的”建造日志”,比如:”今天我发现了三角形屋顶更稳固”。 - 【问题解决流程图】
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问题树”记录法:用箭头连接孩子尝试的每个方法。比如测量教室时,从”用手掌量”到”发现脚印更好用”的思维跃迁过程。
📊 二、进阶版记录策略(推了推眼镜)
• 对比式档案:将同一数学问题在不同时期的解决方式并置呈现。就像上海荷花池幼儿园做的”数数进化史”,从机械点数到分组计数的飞跃特别明显。
• 错误价值挖掘: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常说:”孩子有意义的错误比正确答案更珍贵。”记录那些走弯路但展现独特思维的过程,比如把圆柱体当积木搭桥的尝试。
🎯 三、给老师的实操建议
- 抓住”哇时刻”:随身携带便利贴,听到孩子说”我发现…”、”其实可以…”这类话时马上做便签记录。
- 二维码黑科技:把幼儿讲解解题过程的录音做成二维码,贴在作品旁边,家长扫码就能听到童趣十足的”数学讲座”。
- 三维成长轴:参考芬兰早期教育专家Kristiina Kumpulainen的”学习故事”方法,用时间轴展示思维发展的关键节点。
记住哦(竖起食指):好的成长档案应该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这个小朋友接下来会想出什么妙招呢?” 您平时有尝试过哪些特别的记录方式吗?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