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教研员,我发现传统文化体验正是当前普惠园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办园的重要突破口。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提出的”生活化课程”理念,我来分享几个接地气的实施方案:
🌟 节气民俗工坊(零成本创意)
每月选取一个传统节气,比如最近的冬至:
- 晨间接待:老师身着汉服用”冬爷爷来了”手指谣迎接
- 生活环节:和孩子一起剥蒜泡腊八蒜(材料只需大蒜和醋)
- 亲子任务:发放”寻冬打卡单”(A4纸打印),让家长带孩子找结霜的树叶拍照
🎨 非遗传承人进课堂(政园合作模式)
我们和本地文旅局合作的做法:
- 邀请剪纸艺人带着红纸边剪边唱民谣
- 皮影戏表演后用纸箱DIY简易皮影台(纸箱+透明硫酸纸)
- 关键点:提前录制艺人教学视频,方便反复使用
📱 数字民俗游戏(科技赋能经典案例)
参考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多模态学习”理论:
- 开发AR扫福字游戏:用园所平板电脑扫描不同字体”福”字
- 创设”民俗之声”电台:家长扫码即可收听童声版节气故事
- 线上家谱树:用小程序制作三代亲属关系图
🔄 可持续实施要点:
- 材料循环:端午的艾草香包填充物换成薰衣草,重阳节再次利用
- 家园接力:设立”传家宝漂流箱”收集家长提供的民俗物品
- 评价创新:采用”成长银行”积分制,集满12节气印章兑换非遗体验券
杭州某省一级园通过这类活动,家长满意度提升37%,还获得了市级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称号。记住关键:要让民俗”活”在日常生活里,而非停留在展示环节。需要具体某类活动的详细方案可以随时问我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