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背景下幼儿教师教学创新的五大路径
亲爱的幼教同仁们,在普惠教育覆盖率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着既要”保量”又要”提质”的双重挑战。作为一名从事幼教工作20年的老教师,我深切体会到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切实可行的教学创新路径。
一、科技赋能:让普惠教育更有”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言:”技术不应取代教师,但善用技术的教师必将取代不使用技术的教师。”在普惠园所中,我们可以这样实践:
- 低成本高科技应用:利用手机APP进行家园共育(如”班级小管家”),通过腾讯会议开展线上家长会。我们园使用”希沃白板”制作互动课件,成本几乎为零,却能大大提升课堂趣味性。
- 混合式教学案例:在大班”认识四季”主题中,我通过AR技术让幼儿”看到”树叶在四季中的变化过程,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远比传统图片讲解更富感染力。
二、本土化课程:让普惠教育更具”特色”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强调:”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普惠园所创新可以:
- 社区资源开发:我们与社区超市合作开展”小小收银员”角色游戏,既解决教具短缺问题,又培养了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 低成本玩教具:用矿泉水瓶制作”保龄球”,用旧纸箱搭建”城堡”。朝阳区某普惠园用PVC管和布料制作的”钻爬组合器械”,成本不足百元,却深受孩子喜爱。
三、差异化教学:让普惠教育更显”温度”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指出:”教育公平不是整齐划一,而是因材施教。”我们可以:
- 分层教学策略:在阅读活动中,对小班幼儿采用”看图说话”,中班进行”情景表演”,大班开展”故事创编”。
- 个性化学习案例:我班上有位语言发育迟缓的幼儿,通过”每日小主播”活动(用手机录制他讲述的内容并回放),三个月后表达能力显著提升。
四、协同式发展:让普惠教育更有”合力”
借鉴深圳市莲花二村幼儿园王微丽园长的”学习共同体”理念:
- 教师协作模式:我园实行”1+1+N”备课制(1名骨干教师+1名新教师+N种资源),最大化共享教育智慧。
- 家园共育创新:设立”家长资源库”,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来园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增强了家长参与感。
五、游戏化改造:让普惠教育更富”乐趣”
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老师曾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方式。”我们可以在有限条件下:
- 传统游戏创新:将”丢手绢”改编为”丢数学卡”,边玩边认数字;把”老狼老狼几点钟”改编为”字母大冒险”。
- 生成课程案例:下雨天发现孩子们对蜗牛感兴趣,我们临时生成了”蜗牛日记”项目,持续观察了两周,涵盖科学、语言、艺术等多个领域。
亲爱的老师们,普惠不意味着低质,创新也不等于昂贵。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立足现有条件,用专业智慧点亮每个孩子的童年!您所在园所有哪些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