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双减”背景下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3大核心策略+5个实操锦囊
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幼教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正如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所说:”‘双减’不是简单地做减法,而是要通过减量来提质,最终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态重构。”今天,我将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刘霞老师的实践案例,为大家拆解这个时代命题。
🌟 一、重建环境:打造”会说话”的自主学习场域
- “角落革命”实践法(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
- 将传统的”建构区””美工区”升级为”问题解决营地””创意孵化站”
- 案例:投放”磁力片挑战卡”,设置由简到难的三级任务徽章系统
- 可视化工具支架
- 引进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研发的”我的学习地图”记录册
- 实操:用表情贴纸墙实现”晨间计划-过程记录-放学回顾”闭环
💡 二、重构师幼互动:从”牵着走”到”看着走”的智慧转身
- “三句提问”黄金法则(借鉴上海幼教特级教师徐则民)
- “你发现什么了?”
- “接下来可能会怎样?”
- “需要什么样的帮手?”
- 错误转化技术
- 采用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王致青园长的”哇时刻”记录法
- 实例:把”积木倒塌”转化为”抗震建筑研究所”项目
🎯 三、重塑课程:游戏中的自主学习基因解码
- “问题银行”机制(参考南京鼓楼幼儿园崔利玲园长)
- 每周设立”好奇宝贝存款日”
- 案例:中班”影子追踪”探究源自幼儿”为什么影子会变瘦”的提问
- 元认知培养游戏包
- 改编自香港大学李辉教授的”小小规划师”系列
- 包含:任务骰子、时间沙漏、选择转盘等8种工具
✨ 五个即拿即用的锦囊妙计:
- “十分钟奇迹”:每天固定时段实施无干预自主游戏
- “学习故事2.0版”:用手机录制幼儿问题解决全过程
- “家庭联动机”:设计”发现任务卡”家园共育包
- “道具漂流记”:每周轮换具有开放性的低结构材料
- “复盘小剧场”:用木偶剧形式重现当日学习事件
正如日本教育家津守真在《幼儿工作者的视野》中所说:”真正的自主不是放任,而是在成人精心设计的框架里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做的正是搭建这样的成长脚手架。
【延伸思考】大家不妨尝试记录班级里的”自主时刻”,使用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研发的《幼儿自主行为观察量表》,连续跟踪两周后,你会惊讶于改变正在发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发现,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教育议题!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