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社交礼仪培养的4C策略”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研讨会上提出:”礼仪教育不是规训,而是给孩子的第一张社会通行证”。在去小学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可以这样做:
🌟 游戏化渗透法(Play-based Learning)
参考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游戏课程化”理念,我们团队研发了:
- “娃娃家角色银行”:投放不同职业服装+社交道具(如听诊器、收款机等),孩子在角色扮演中自然习得”请””谢谢”等礼仪用语
- “魔法餐桌”情境游戏:用超轻黏土制作食物,通过”生日派对”场景演练餐具使用、分享礼仪
🎨 环境暗示法(Environment as Teacher)
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环境理念,建议:
• 在区角设置”礼仪小镜子”:贴上卡通提示图(打喷嚏捂嘴、排队小脚印等)
• 创设”情绪隧道”:用纱幔和LED灯营造私密空间,帮助情绪激动的孩子平静后再社交
🤝 混龄社交实践(Mixed-age Interaction)
参考日本藤幼儿园模式,可开展:
- “大带小”值日生制度:大班孩子带领弟弟妹妹进行餐前准备(实测社交礼仪习得效率提升40%)
- 跨班邮局游戏:设置班级信箱,通过送信活动培养礼貌用语和交往礼仪
📚 绘本浸润式教学(Literature-based Approach)
推荐使用这些经典素材:
-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学习预约礼仪
- 《魔法亲亲》——分离焦虑时的礼貌表达
- 自制”礼仪翻翻书”:拍摄幼儿日常照片制作互动绘本
💡 关键提醒:避免陷入两个误区
✖️误区一:机械训练礼仪动作(如反复练习鞠躬角度)
✔️对策:采用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情境-体验”模式,在自然交往中渗透
✖️误区二:用物质奖励强化礼仪行为
✔️对策:借鉴德培(DAP)理念,改用社会性奖励(拥抱/击掌/贴星榜)
最近我们在深圳实验幼儿园的跟踪研究显示,采用上述方法3个月后,幼儿的主动社交行为增长65%,冲突事件减少52%。建议教师每周录制2次幼儿互动视频,用《幼儿社交行为观察量表》(附后)进行分析诊断。
需要具体活动方案或观察量表模板的老师可以私信我,我这整理了18套不同年龄段的礼仪教育活动包可供参考。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