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BL教学中引导幼儿从观察中提出创新想法的问题,我结合国内外最新实践案例和专家观点,为幼师们总结了一套”五感观察-脑洞开发法”,既有理论支撑又具实操价值:
🌟 一、创设”浸润式观察场”(专家观点: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提出”环境即课程”理念)
推荐在班级设置”五感观察站”:
• 视觉区:投放可变形材料(如磁力片+自然物组合)
• 触觉箱:每月更新主题盲盒(如9月放入不同纹理的树叶+放大镜)
• 听觉墙:录制生活声音二维码(借鉴日本藤幼儿园声景课程)
• 特别设置”哇时刻记录板”,用便利贴收集幼儿惊奇发现
🎨 二、运用”创意提问三阶法”(参考美国High Scope课程提问策略)
- 描述层提问:”你看到/听到/摸到了什么?”
- 联想层提问:”它让你想到什么?像什么?”
- 变形层提问:”如果给它装上轮子/翅膀会怎样?”
※ 小技巧:使用”魔法句式”:”有没有可能…””要是…会怎样”
🧠 三、脑科学支持下的创新引导(脑科学家洪兰教授幼儿创造力研究)
• 实施”15分钟自由联想时间”:晨间活动后大脑最活跃时段
• 引入”疯狂组合游戏”:随机抽两张图卡创造新事物(如香蕉+雨伞=香蕉伞)
• 借鉴芬兰”现象教学”的”问题风暴”环节:每人提3个”为什么”问题贴问题树
📝 四、创新想法可视化工具
- “想法气泡图”:中心图+放射状联想泡泡(适合小班)
- “发明家笔记”:素描本+语音便签记录(中班以上)
- 班级专属”创意银行”:用乐高积木代币兑换实现好点子
💡 专家推荐延伸工具:
• 美国PBLWorks机构开发的”See-Think-Wonder”观察模板
•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问题孵化器”项目案例
• 意大利瑞吉欧”儿童百种语言”记录法
⚠️ 注意事项:
- 避免”评价陷阱”:用”这个角度有趣”代替”真棒”
- 预留”发酵时间”:好问题值得48小时思考期
- 建立”错误博物馆”:把失败尝试也做成学习展板
最近在指导北京某普惠园实施这套方法时,孩子们从观察蜗牛提出了”会移动的房子”项目,最终用纸箱做出了能推着走的”旅行屋”。建议教师随身携带”惊奇捕捉本”,及时记录幼儿那些看似荒诞实则珍贵的原始创意。正如华东师大李季湄教授所说:”幼儿的创新不是教出来的,是在适宜的观察土壤中自然萌发的。”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