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混龄教育中,幼儿教师如何引导不同年龄幼儿在科学项目中共同成长 ?​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又充满教育智慧的问题!混龄教育中的科学项目就像一个小型的”科研团队”,要让3-6岁的孩子各展所长、互相促进,需要教师像”项目总监”一样精准施策。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鹰架理论”和安吉游戏创始人程学琴的实践经验,我总结了以下”三维引导法”:

  1. 角色分工的”梯度设计”
  2. 大班幼儿(5-6岁)担任”项目组长”:负责记录观察数据(如用图表记录植物生长)
  3. 中班幼儿(4-5岁)作为”操作专员”:主导实验操作(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叶片)
  4. 小班幼儿(3-4岁)当”材料管家”:分类整理实验器材(培养秩序感)

案例:在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的”彩虹泡泡”项目中,大班孩子负责调配洗洁精比例,中班孩子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小班孩子则比较泡泡的大小并报告”哪个泡泡爷爷活得最久”。

  1. **问题链的”年龄定制”(哈佛Project Zero提出的差异化提问策略)
  2. 对小班:感官性问题 “摸一摸冰块是什么感觉?”
  3. 对中班:比较性问题 “这两片树叶的纹路哪里不一样?”
  4. 对大班:推理性问题 “为什么影子在早上和下午不一样长?”
  5. **记录方式的”混龄协作”(参考瑞吉教育的文档记录法)
  6. 采用”三层记录板”:顶层是大班的文字记录,中间是中班的符号标注,底层是小班的实物粘贴(如用贴纸表示天气)。

关键策略:浙江大学刘力教授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接力”模式——当小班孩子完成基础观察后,由大班孩子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形成认知螺旋上升。例如在种植项目中,小班数种子数量→中班测量植株高度→大班研究光照影响。

特别提醒:要准备”弹性材料包”——同一实验提供不同难度的工具(如既有普通滴管也有定量移液器),让各年龄段孩子都能找到适合的操作入口。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特别强调,混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应该是”沉默的观察者,适时的点火者”。

这样的引导既避免了”大包大揽”,又防止”放任自流”,您觉得这样的方式在您班级可行吗?如果需要具体某个科学项目的混龄方案,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混龄教育中,幼儿教师如何引导不同年龄幼儿在科学项目中共同成长 ?​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