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一体化背景下,幼儿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提升的”五维密码”》
作为深耕托幼一体化的实践者(曾带队完成上海市首批3所托幼一体化园所转型),我认为幼儿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需要打破传统教研思维,建立”0-6岁全周期”研究视角。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提出的”托育服务专业化发展三阶段论”,我提炼出提升路径的五个关键维度:
一、建立”发展追踪式”研究思维
- 建议每个教师跟踪3-5名幼儿的连续成长档案(建议使用《婴幼儿观察记录量表(ORS)》)
- 北京三教寺幼儿园的”宝宝成长云地图”值得借鉴,通过视频切片对比分析0-3与3-6岁行为差异
二、打造”问题导向型”研究闭环
-
参照上海童的梦幼儿园”晨间三问”机制:
- 今天我最想观察什么?(聚焦问题)
- 哪些保教行为需要验证?(研究方法)
- 如何将发现转化为明日计划?(成果转化)
三、构建”跨龄教研”共同体
- 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混龄教研工作坊”模式:
• 每月组织托班与小班教师互换执教
• 使用《托幼活动适应性评估表》进行双向评课
• 开发出”过渡期适应性游戏包”
四、掌握”微研究”技术工具包
推荐三款实用工具:
- 南京师范大学开发的《托幼衔接观察APP》(可自动生成行为分析图谱)
- 新加坡托育专家陈禾教授的”5分钟视频分析法”
- 日本”藤幼儿园”的”三色便利贴”教研法(白色记录-黄色分析-红色改进)
五、创建”证据链”研究档案
建议采用”3+1″成果沉淀法:
• 3份过程性资料:观察日志、案例分析、家长反馈
• 1份可视化成果:可借鉴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的”儿童发展故事盒”
特别提醒:最近在指导深圳某普惠园时发现,教师最容易陷入”重观察轻归因”的研究误区。建议参考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提出的”解释性观察三步法”:描述行为→分析动机→验证假设。
最后送给大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的观点:”托幼一体化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教育研究范式的重构。”建议教师们每学期完成1个”微课题”,从保教实践中提炼出可复制的教育策略。记住:最好的研究往往藏在孩子们”为什么”的追问里。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