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心”到”防弹玻璃心”:3招打造挫折无畏小勇士》
最近在深圳某高端幼儿园观察到一个现象:中班的乐乐在建构区玩积木,倒了三次后突然崩溃大哭,把整个作品扫到地上。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部周念丽教授的一句话:”当代幼儿的挫折耐受力,就像精致的骨瓷茶具——美丽却易碎。”如何让孩子从”一碰就碎”变成”越挫越勇”?让我们用专业视角拆解这个问题。
第一招:制造”恰到好处的挫折”(专业术语:最近发展区挑战)
北师大冯晓霞教授的团队研究发现,幼儿在完成成功率约70%的任务时抗挫力提升最明显。具体操作:
- 小班:把果汁从大开口水壶倒进宽口杯(成功率80%)→过渡到窄口杯(65%)
- 中班:15片拼图(熟练后)→立即提供20片新拼图
- 大班:跳绳连续10个奖励贴纸→下次标准设为12个
第二招:”共情+成长型思维”话术模板
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Claudia Mueller的经典实验证明,经常听到”你很努力”的孩子比听到”你真聪明”的孩子抗挫力高43%。建议这样说:
❌”没关系,这个本来就很难”(暗示能力固定)
✅”积木倒了你很失望对吗?老师看到你刚才搭的底座比昨天稳多了,要试试三角形加固法吗?”(共情+具体进步+解决方案)
第三招:创设”失败博物馆”(芬兰教育创新实践)
在班级设置展示区,陈列:
- 老师小时候画失败的素描
- 园长阿姨弹琴考级没通过的证书
- 厨师叔叔烧焦的小饼干照片
配合《神奇的错误》绘本共读,让孩子理解:失败不是终点,而是发现的起点。
进阶工具:抗挫力发展观察量表(美国NRC标准改良版)
根据儿童发展规律,各年龄段应有不同的观察指标:
年龄 | 典型抗挫表现 | 预警信号 |
---|---|---|
3-4岁 | 能接受2次尝试失败 | 立即放弃或攻击物品 |
4-5岁 | 会寻求替代方案 | 持续自我贬低言语 |
5-6岁 | 能分析失败原因 | 出现躯体化反应(如肚子痛) |
最后分享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的观点:”抗挫力不是练出来的铠甲,而是长出来的骨骼。”建议每周设计1-2次”受控挫折情境”,像接种疫苗一样,用小剂量病毒激活免疫力。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对挫折无感,而是培养”哦?有意思,我来试试看”的好奇式应对模式。
(拓展资源:《失败的艺术》TED演讲;《成长型思维训练》教师指导手册)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