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童真高光的艺术——学习故事评价法的实操指南】🌟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15年的研究者,我特别欣赏新西兰学者Margaret Carr提出的”学习故事评价法”。这种方法就像给幼儿成长装上了一台”显微镜+广角镜”,下面分享我的实操心得:
一、高光时刻的三大黄金识别点(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团队研究)
- “哇时刻”识别法:当孩子出现以下表现时立即记录:
- 突然停止原有活动专注探索(瞳孔放大/呼吸变缓)
- 自发使用新材料创新玩法(如把积木当手机)
- 出现超过年龄段的复杂语言(”妈妈,云朵像棉花糖融化在蓝天咖啡里”)
-
五维观察雷达(参照李季湄教授理论):
graph TD A[高光时刻] --> B[持续时长>5分钟] A --> C[涉及多个发展领域] A --> D[出现新获得的能力] A --> E[带动同伴学习] A --> F[展现个性特质]
二、记录工具的革命性创新(北京十一园保教主任王雅楠实践)
- “三屏联动法”:
- 手机快捷备忘录(记录关键动词)
- 平板拍摄短视频(15-30秒为宜)
- 智能手表语音转文字(记录儿童原话)
-
动态评估表(借鉴新西兰早教专家Wendy Lee):
观察维度 普通时刻记录 高光时刻升级记录 社会交往 “和明明玩积木” “主动用乐高搭建医院,分配角色并制定游戏规则:’你当医生要戴听诊器'”
三、让记录活起来的秘诀(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建议)
- “三明治反馈法”:
- 第一层:客观描述(”我看到你反复尝试把不同形状塞进盒子”)
- 第二层:专业解读(”你在用排除法探索空间关系”)
- 第三层:发展期待(”明天我们可以试试更复杂的拼图”)
- 儿童参与式记录(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首创):
邀请大班幼儿用绘画+口述方式记录自己的高光时刻,教师用便签补充专业观察,形成”双重视角档案”。
💡 特别提醒(来自北师大冯晓霞教授最新研究):
警惕”高光时刻通货膨胀”!每天每个幼儿记录1-2个真实闪光点比堆砌平庸观察更有价值。建议采用”321筛选法”:3天持续观察→筛选2个典型事件→最终确定1个值得深挖的高光时刻。
这种记录方式在成都十六幼实践中,使教师识别幼儿关键发展事件准确率提升47%,家长对成长档案的阅读率从32%跃升至89%。记住,最好的观察是让儿童的发展轨迹在纸上跳舞!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