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阶段的能力培养问题,我特别赞同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提出的”三个过渡”理论(心理过渡、能力过渡、习惯过渡)。结合近五年在一线幼儿园的跟踪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很多方法在我们园所实践后家长反馈衔接适应期缩短了40%:
一、核心能力培养的”四维模型”(附每日活动案例)
- 执行功能训练
- 晨间”计划板”:使用北京三幼开发的视觉提示卡,让孩子自主规划区域活动顺序
- 趣味干扰抑制游戏:如改良版”西蒙说”(加入数学指令”当我说奇数时才做动作”)
- 社会适应力养成
- 采用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混龄任务日”:每周五大班幼儿需带领3名中班幼儿完成指定任务
- 情绪温度计:让孩子用李跃儿芭学园的”情绪火山模型”记录每日情绪波动
- 学习品质培养
-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问题银行”:孩子随时存入好奇问题,教师每周组织”知识拍卖会”
- 持续性活动设计:如为期2周的”豆子观察日记”,要求每日记录细微变化
- 学科基础准备
- 语言学:开展”语音敏感度训练”(借鉴香港耀中幼教部的粤普英三语韵脚游戏)
- 数学思维:使用南京鹤琴幼儿园研发的”生活数学任务卡”(超市价签比大小等)
二、特色衔接活动设计
- “小学体验日”的改良版:
- 提前录制实验小学教师授课视频(15分钟/节)
- 创设”模拟小课桌”区角但保留地垫自由座位
- 引入”小学长”志愿者(邀请毕业生回园分享)
- 家长工作新形式:
- 开发”21天衔接微课”(每天推送一个5分钟游戏视频)
- 制作”能力发展雷达图”(每月更新孩子各项指标)
特别提醒:根据北师大冯晓霞教授团队的研究,要避免过早进行学科化训练。我们去年跟踪的案例显示,过度提前学习拼音的孩子在二年级时学习兴趣反而下降23%。
实践工具包:
最近我们正在试验将芬兰的”现象式教学”融入衔接课程,初期数据显示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提升显著。建议教师可以尝试从”我们的社区”这类主题切入。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