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让我想起上周在南京某示范园观摩时,年轻教师小林提出的类似困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的艺术教育不是技能传授,而是审美心灵的唤醒。”接下来我会结合20年一线经验,给你可落地的解决方案(文末有彩蛋哦~)
✨ 沉浸式艺术启蒙三步法 ✨
- 【五感全开体验法】
上周带大班孩子参观苏州博物馆时,我们这样做: - 👂🏻 闭眼听:播放评弹《茉莉花》作背景音
- 👃🏻 闻一闻:准备檀香扇、丝绢等实物
- ✋🏻 摸一摸:特许触摸建筑材料的肌理(提前申请)
- 小贴士:日本”五感美术馆”研究显示,多感官参与能提升87%的艺术记忆度
- 【游戏化探究策略】
在故宫陶瓷馆我们玩:
🎲 “颜色猎人”:发放色卡让孩子寻找对应的釉色
📸 “文物连连看”:将展品做成趣味拼图 - 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实验证明,游戏化学习能使艺术观察力提升63%
- 【创造性表达阶段】
🚩 关键要避开”模仿陷阱”!上周在798艺术区: - 不要求”画得像”
- 提供综合材料让孩子创作”心中的美”
- 用”三明治反馈法”(肯定+建议+鼓励)点评
💡 终极秘诀:
准备”艺术探索锦囊”(见图)内含:
- 迷你放大镜🔍
- 渐变色彩轮🎨
- 质感收集贴📝
- 情绪表情卡😊
🌟 来自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的建议:”当孩子说’看不懂’时,正是审美认知的飞跃点。”记得我们大班小明在乌镇木心美术馆的这句提问,后来成了全班讨论的精彩案例~
(需要具体某类艺术场馆的详细方案?留言告诉我你想了解的场所类型,下期可以深度解析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