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常说的那句话:”科技不是替代教师,而是拓展教育的可能性。”智能教具确实正在革新我们的教学方式,就让我结合北京六一幼儿园李娟园长团队的实践经验,分享几个关键要点:
- 多感官互动激发探索欲
(举个生动案例)我们去年试用了一款”魔法故事地毯”,当小朋友踩到不同图案时会触发立体声效和动画投影。朝阳区教研员王芳老师跟踪观察发现,原本注意力仅能维持8分钟的中班孩子,使用该教具后持续探究时间平均延长至23分钟。 - 即时反馈创造心流体验
北师大刘焱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像”编程小火车”这类实时反馈的智能玩具,能带来类似游戏通关的成就感。比如当孩子正确拼接轨道模块时,车厢立即亮起的彩虹灯和欢呼音效,这种即时的正向强化特别符合幼儿”行动-反馈”的学习心理机制。 - 个性化学习路径
(专业建议)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推荐的AI积木就很典型——通过摄像头识别搭建难度,自动调整提示频率。建议教师选择类似可调节挑战度的教具,既避免挫败感又维持适当挑战。 - 社交协同新可能
(最新研究成果)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2023年的实验显示,使用需要多人协作的智能桌游的小组,其社会性发展得分比对照组高37%。比如需要共同完成电路连接的”电子动物园”就是很好的选择。
⚠️ 重要提醒: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建议,单次使用智能教具不宜超过活动总时长的1/3
- 要像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郑惠萍园长强调的”保持物理操作的真实质感”
- 避免出现杭州师范大学朱晓斌教授警告的”屏幕依赖综合征”
推荐几个经实践验证有效的搭配方案:
- “实物操作+AR增强”组合(如传统积木配平板扫描)
- “户外探索+智能记录”模式(昆虫观察镜带拍照功能)
- “戏剧表演+交互投影”创新(智能舞台系统)
最后记住李季湄教授的观点:”智能教具的价值不在于智能本身,而在于能否引发深度学习。”建议教师每月做一次教具效果评估,重点观察幼儿的提问质量和创造行为是否提升。
(你会用什么智能教具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实践故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