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教工作者,面对”棍棒教育”家庭的教育沟通确实需要智慧与技巧。这类问题在当代学前教育中尤为突出,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的”家园共育双向奔赴”理念,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策略:
🌟 第一步:建立情感联结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过:”教育的前提是关系。”我们可以:
- 从夸赞开始:”最近发现宝宝很有礼貌,一定是家里教导有方”
- 共情家长难处:”带孩子确实很辛苦,您平时工作这么忙还要教育孩子”
- 展示专业温度:用手机拍下孩子开心瞬间发给家长
📚 第二步:科学知识渗透
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递进式干预”理论:
• 举办”非暴力沟通”家长沙龙(避免说教式标题)
• 分发《3-6岁发展指南》漫画版
• 播放BBC纪录片《宝宝的奇妙旅程》片段
💡 第三步:提供替代方案
像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常做的”工具替代法”:
- “惩罚椅”变”冷静太空舱”
- “打手心”改”行为积分卡”
- 推荐《游戏力养育》中的”情绪瓶子”游戏
🎯 实操话术模板:
“XX妈妈,您希望孩子守规矩的心情我特别理解。我们班试行了一个’积极暂停法’,比如当孩子发脾气时,带他到彩虹角玩会儿橡皮泥,等平静后再讲道理,效果特别好,要不要试试看?”
✨ 关键提醒:
- 避免当众指出问题(可借用幼儿园监控视频私下沟通)
- 善用”其他家长说”的间接影响法
- 保持持续关注(建立成长档案对比展示)
正如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强调的:”好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我们要做的是在尊重家长教育权的同时,用专业和爱心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的教养方式。记住,每个严厉的父母背后,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只是需要有人帮他们打开新的教育视窗。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