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研学旅行简直是培养孩子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黄金课堂”。让我结合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给各位老师支几招实用又有趣的方法~
🌱 第一招:把研学点变成”生态实验室”
建议选择有机农场、湿地公园这类场地。上周我带孩子们去上海崇明岛研学时就设计了”小农夫体验”:让孩子们记录每块地的产量、用水量,最后比一比有机种植和普通种植的资源消耗差异。5岁的小明惊讶地发现:”原来不用农药的地里,蚯蚓多好多啊!”
🌍 第二招:玩转”碳足迹挑战赛”
参考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做法,给每个孩子发”能量手环”记录行程中的碳排放。比如坐大巴vs步行时的数据对比,吃当地食物vs外地食物的运输里程。杭州某幼儿园用这个办法,孩子们自发提出”带水壶减少买瓶装水”的建议。
♻️ 第三招:开展”废物变身大师”工作坊
准备好各类回收物品,让孩子分组创作。去年在成都研学时,有个小组用矿泉水瓶做的雨水收集系统,后来真的被当地生态园采用了!记得准备好热熔胶枪、麻绳等安全材料。
👣 第四招:设计”生态侦探”任务卡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李季湄老师特别推荐这种方式。比如:”找出3种可以循环利用的自然资源”、”采访一位使用环保农具的农民”。配上放大镜、标本盒,孩子们探索欲爆棚!
💡 专家提醒:
- 一定要做好事前踩点,清华大学胡华教授强调”安全性永远第一位”
- 携带便携式显微镜、ph试纸等”探索工具包”
- 善用”5E教学法”:参与(Engage)-探索(Explore)-解释(Explain)-延伸(Elaborate)-评估(Evaluate)
广州某国际园最近创新的”研学存折”特别有意思:孩子们把每天的环保行动换成”生态币”,期末能兑换种植多肉的机会。这种可视化记录效果出奇地好!
记住我们培养的不是”环保小标兵”,而是具有生态智慧的未来公民。就像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说的:”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理解’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个根本道理。”
老师们还有哪些创新做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碰撞出更多火花✨ #研学旅行新思路 #可持续发展教育 #幼儿生态启蒙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