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在国学课程中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能力,就像让传统茶艺师玩转拉花艺术——既要守住茶香本味,又要玩出新花样。让我分享几个”中西合璧”的创新配方:
🌟 第一招:解构重组法(来自北师大李季湄教授的理念)
建议教师把国学内容像乐高积木一样拆解:
- 将《三字经》拆成”行为习惯””历史典故””自然常识”三个模块
- 用”故事接龙”方式重构:先讲”融四岁能让梨”,让孩子创编”如果我是孔融会怎么做”
- 深圳某园开发了”国学盲盒”,每个盒子装着随机搭配的经典名句和现代教具
🎨 第二招:跨界融合术(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课程观)
我们最近在实验这些”混搭风”活动:
- 古诗+STEAM:学《悯农》时做”一粒米的旅程”项目制学习,用乐高搭建灌溉系统
- 书法+感统训练:用粗麻布代替宣纸,让孩子用毛笔沾清水书写,既练字又锻炼手臂肌肉
- 京剧脸谱+情绪课程:借鉴李跃儿芭学园的创意,用emoji表情包解读脸谱情绪
🧠 第三招:逆向思维训练(融合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
试试这些”反套路”操作:
- 传统翻新:把投壶游戏改成”垃圾分类投掷赛”,箭矢贴可回收/有害垃圾标识
- 经典新说:用绘本《如果论语是朋友圈》的形式,让教师设计”孔子直播间”剧本
- 器具改造:古琴调音活动加入iPad声波可视化软件,传统乐理秒变科学实验
📚 给园长的实操建议(来自南京实验幼儿园章丽园长经验)
- 每月举办”国学创新擂台赛”,要求教师必须提交1个融合现代元素的方案
- 建立”传统现代对照表”,比如将”程门立雪”对应现代”学会等待”的核心经验
- 引进AR技术,就像北京六一幼儿园那样,让《弟子规》场景跃然墙上
记住上海幼教特级教师应彩云说过的话:”创新不是推翻传统,而是给老故事装上新引擎。”建议教师们每周记录”灵感火花本”,把买菜路上、刷短视频时的突发奇想都记下来,你会发现国学创新其实就像做创意菜——老火靓汤里加点分子料理,反倒别有风味!
需要具体案例模板或评价量表的话,我可以继续分享我们在海淀区重点课题中的实操工具包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