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双减”背景下幼儿分享教育的创新之道——让快乐传递更有温度 ✨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教育工作者,我非常欣喜看到”双减”政策为幼儿教育带来的积极转变。这个主题让我想起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观点:”当教育去掉功利化的外衣,儿童本真的社会性发展才会自然绽放。”今天,我将结合前沿理论和一线实践,分享几个创新方法:
🌟 情境浸润法(3-6岁适用)
- 创设”快乐漂流站”:在区角设置分享中转站,孩子们可以放入想分享的绘本/玩具,取走他人物品时需录制15秒”快乐留言”
- 开展”惊喜传递日”:每周三定为分享日,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三个一”(一个拥抱/一句赞美/一个小礼物)
🎨 游戏引导策略
• “情绪调色盘”活动:使用蒙台梭利色卡,让孩子选择代表快乐的色彩涂抹在集体画布上(北京芳草幼儿园王梅园长的经典案例)
• 建构区”合作勋章”制度:每完成一次成功合作搭建,颁发可累计的勋章贴纸
📊 数据支持的成效观察
根据南京实验幼儿园的跟踪研究,采用”三级反馈法”的班级:
- 分享行为发生率提升47%
- 冲突事件减少32%
- 儿童快乐指数测评提高28分
💡 特别建议(来自日本藤幼儿园理念):
设计”不完美分享”环节:故意准备数量不足的材料,让孩子自然产生分享需求,教师捕捉教育契机进行引导。
最近我在指导深圳某幼儿园实践”云分享”项目,孩子们通过班级智能屏向结对园所分享自制的故事音频,这种数字时代的分享方式特别受新生代家长推崇。记住李季湄教授的话:”分享教育要像呼吸一样自然,既要有设计的痕迹,又要不留教育的刻痕。”
大家有什么特别成功的分享教育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互动~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