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启蒙这样玩,萌娃秒变”小小科学家”!】🌟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很多老师对科学启蒙活动存在误区——认为必须用精密仪器或复杂实验。其实,最好的科学教育就藏在生活细节中!记得李季湄教授说过:”幼儿科学教育的灵魂在于保持那颗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 一、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三板斧(附实操案例)
- “问题银行”互动墙(3-6岁适用)
在班级设置”为什么”主题墙,用便签记录孩子的日常疑问。如: - “蜗牛吃饭会噎住吗?”(中班真实案例)
- “为什么泡泡会破?”
每周开展”问题拍卖会”,让孩子投票选出最想探究的问题,教师准备材料支持验证。 - 生活实验室计划
参考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做法,把日常环节变成探究现场: - 晨间签到:用温度计记录每日气温,制作班级气象图
- 点心时间:观察饼干泡牛奶的变化过程
- 户外活动:用放大镜追踪蚂蚁路线
- 5E教学法改良版
Engage(情境导入)→ Explore(自由探索)→ Explain(分享发现)→ Elaborate(拓展延伸)→ Evaluate(多元评价)
比如探究”磁铁的秘密”时,先讲《磁铁侠大战螺丝怪》故事导入,再提供回形针、纸片等材料让孩子自由测试。
✋ 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黄金法则
- “三不原则”(著名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出):
不急于纠正、不提供标准答案、不限定操作方法 - 材料投放的智慧:
- 基础层:滴管/放大镜等工具
- 进阶层:纸杯/吸管等开放材料
- 挑战层:电路板/齿轮等组合材料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的”材料金字塔理论”) - 失败的价值化处理:
设立”精彩失败博物馆”,展出像”站不稳的纸桥””漏水的过滤器”等作品,让孩子分析原因。
🎯 三、创新思维培养的杀手锏
- 逆向提问法:
“如果树叶永远是绿色的会怎样?”(培养发散思维) - 角色代入法:
“如果你是雨滴,会怎么旅行?”(上海幼教名师徐则民推荐策略) - 跨界组合实验:
• 美术+科学:用蔬果切片拓印观察纹理
• 音乐+科学:自制水管琴探究声音传播
💡 最新研究成果应用:
2023年华东师大研究显示,持续进行科学启蒙的孩子在”提问频次””假设能力””验证意愿”三个维度比普通孩子高出47%。建议每周开展2-3次微型探究活动(15-20分钟为宜)。
记住我们的口号:”让每个为什么都有被探索的权利,让每次失败都成为荣耀的勋章!”最近在为老师们研发《30个不插电科学游戏手册》,需要案例可以私信我哦~ 📩
【课后小任务】明天午餐后,给孩子一个放大镜,看看他们会主动探索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发现!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