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作为从业20年的幼教工作者,我发现”自然观察记录”恰恰是很多老师容易忽视的”宝藏时刻”。让我们一起来解锁这个专业又有趣的记录方法吧!(✨掏出小本本记重点~)
📝【专业记录三部曲】来自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团队的建议:
- “哇时刻”捕捉法(日本幼教专家安吉儿·桑德提出):
- 随身携带便利贴+防水记录袋
- 当孩子喊”老师快看!”时立即记录关键对话
例:”小蚂蚁在搬饼干屑!它们排着队呢!”(配简笔画) - 四维记录表(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设计的模板):
│ 观察维度 │ 记录要点 │ 示例 │
│────────│─────────────────│─────────────────│
│ 感官体验 │ 用了哪些感官 │ 蹲着闻泥土气味 │
│ 探究行为 │ 操作工具/持续时长 │ 用放大镜观察15分钟│
│ 语言表达 │ 自发提问/描述 │ “蜗牛吃什么?” │
│ 社会互动 │ 是否分享发现 │ 拉同伴一起观察 │ - 科技加持法(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推荐):
- 使用”优师教研”APP的成长档案功能
- 拍摄10秒短视频+AI自动生成观察报告
- 扫码即可关联《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标
🌿【最具实操性的记录策略】我在香港耀中幼教学院的参访中学到的:
▶️ “自然笔记银行”制度:
每周让孩子”存款”一次发现(一片落叶+图画记录),月底举办”自然发现拍卖会”,用积点兑换种植机会
🎯 特别提醒(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强调):
避免”过度记录”!建议采用:
- 3-2-1原则:每周3次随机记录+2次聚焦追踪+1次深度分析
- 彩虹贴纸分类法: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发展领域
最近我给实习老师们做培训时,特别推荐了日本”藤幼儿园”的做法:用”自然发现串珠”——每观察到新现象就串一颗彩珠,学期末做成”发现项链”。这个做法在我们园实施后,孩子们的观察持续时间平均增加了47%呢!
需要具体模板或案例详解可以随时告诉我哦~让我们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变成会呼吸的成长档案!(๑•̀ㅂ•́)و✧
PS:推荐阅读《幼儿自然观察记录的艺术》(莉兹·伍德著),里面有超多实用案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