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当节气课程撞上幼小衔接,教师如何化解家长焦虑?3招让教育自然发生!
最近在参加北京某重点幼儿园教研时,发现一个有趣现象:80%的家长认为”做手工、唱节气歌”不如做算术题对幼小衔接有用(数据源自2023年中国学前教育调研报告)。作为深耕幼教15年的研究者,今天我想用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提出的”生态式教育”理论,带大家破解这个困局——
🌱 焦虑根源解码(附真实案例)
杭州某园大班曾有位爸爸强烈要求退出节气课程,我们通过”3步访谈法”发现:
1️⃣ 认知误区:认为”知识储备=衔接准备”
2️⃣ 经验断层:家长自身缺乏节气文化体验
3️⃣ 评价单一:用小学标准衡量幼儿园活动
🎯 破解策略三步走(实操工具箱)
✅ 第一招:显性链接法
在立夏称重活动中融入:
- 数学:体重比较/数字记录(科学领域)
- 语言:创编称重童谣(前书写准备)
- 社会:制定称重公约(规则意识)
✨ 记得用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推荐的”学习故事记录表”呈现发展轨迹
✅ 第二招:家园共育盲盒
设计”家庭任务卡”如:
- 秋分时和孩子测量影子长度(科学探究)
- 用自然物制作十以内加减法教具(数学思维)
💡 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的”5分钟亲子微项目”模式
✅ 第三招:成果可视化
制作”节气能力雷达图”,标注:
🔸 观察力(发现物候变化)
🔸 坚持性(完成种植记录)
🔸 前阅读(节气绘本阅读)
清华大学钱志亮教授曾说:”这些才是支撑未来学习的隐形翅膀”
📌 给教师的特别提醒:
- 每月举办”家长工作坊”,示范如何把节气歌谣变成识字游戏
- 建立”幼小衔接能力对照表”,用《3-6岁发展指南》对标小学课标
- 邀请小学教师参与节气活动,现场解读入学必备素养
记得去年冬至,我们用包饺子的活动带孩子们:
① 数馅料数量(数学)
② 记制作步骤(逻辑)
③ 分享劳动成果(表达)
最后家长惊叹:”原来每个面团都在为上小学做准备!”
正如日本幼教专家津守真所说:”教育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当我们把传统文化的火种与未来发展的薪柴巧妙连接时,教育自然会发生它神奇的化学反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