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改革下,教师如何让评价结果”活起来”?】
——资深幼教专家手把手教你三个进阶策略
在当前”破五唯”的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引自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幼儿园教师面临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把静态的评价数据转化为动态的教学改进?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提出的”评价即学习”理念,我为大家拆解三个实战策略👇
🌟 策略一:建立”幼儿成长密码本”(3-6岁适用)
▶️ 经典案例: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在《解读童心的100把钥匙》中示范的”三色标记法”
- 红色标记:持续3天以上的共性行为(如半数幼儿不会正确握笔)
- 蓝色标记:突发的特殊事件(如突然抗拒区域活动)
- 绿色标记:超出《指南》发展水平的闪光点
▶️ 实操Tips:每周用15分钟做”评价数据透视”,将《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标做成可视化雷达图,用不同颜色贴纸标记幼儿达标情况
💡 策略二:玩转”动态评价循环圈”(源自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
1️⃣ 捕捉时刻:用手机快速记录关键事件(建议使用”优师教研”APP的速记功能)
2️⃣ 多元解读:采用”儿童会议”形式(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儿童对话记录法)
3️⃣ 即时调整: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弹性课表制”值得借鉴,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次日活动
⚠️ 注意:避免陷入”为了记录而记录”的陷阱,重点观察《指南》中强调的”典型行为表现”
🎯 策略三:构建”家长-教师评价共同体”
▶️ 创新做法:参考南京实验幼儿园创建的”成长能量站”
- 每月发放”幼儿发展能量卡”(非等级评分,而是用游戏角色比喻发展状态)
- 开设”家长观察员日”,用李季湄教授推荐的”描述性语言”共同撰写观察记录
- 开发”家庭游戏资源包”(如针对语言发展滞后的亲子对话卡片)
✨ 关键提醒:
评价改革不是要抛弃量化数据,而是像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强调的”要实现从‘判断式评价’到‘支持式评价’的转变”。建议教师每学期重点跟踪2-3个评价指标,用”放大镜思维”深入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却流于表面。
💬 互动时间:
你正在使用哪些创新的评价工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评价妙招”,点赞最高的3位老师将获得我整理的《50个幼儿园评价改革真实案例》电子资源包!
(本文观点综合参考了《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虞永平教授《幼儿园课程评价》及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年会专家发言实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