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户外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黄金机会,而学习故事评价法恰恰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效果。(竖起大拇指)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案例:北京某示范园的王园长在组织”小树林探险”活动时,运用学习故事记录了一个4岁女孩从害怕到主动探索的蜕变过程。这个案例后来被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在讲座中反复引用,因为它完美诠释了”观察-记录-支持”的动态评价闭环。(打开平板展示案例图片)
下面我们用”三步走”策略来拆解应用方法:
🔍 第一步:带着”故事眼”去观察
新西兰学者Margaret Carr提出的”注意-识别-回应”模型特别适合户外场景。比如:
- 注意:孩子们如何跨越圆木(运动智能)
- 识别:哪些孩子在尝试创新玩法(创造力)
- 回应:适时提供轮胎、绳索等开放性材料
建议准备防水记录本(笑),我常用的方法是:
✓ 手机快速拍摄视频片段
✓ 便签纸记录关键语录
✓ 绘制简单的动线示意图
📖 第二步:撰写有温度的叙事
参考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的建议,户外学习故事要突出:
- 冒险精神的呈现(如首次攀岩)
- 自然互动的深度(如观察蚂蚁搬家时的对话)
- 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搭帐篷时的合作冲突)
试试这个万能模板:
“今天在沙池区,小雨突然发现…”(情景)
“她反复尝试把漏斗…”(行为)
“最后兴奋地向同伴展示…”(结果)
“这让我想到…”(教师反思)
🎯 第三步:生成发展性支持策略
根据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
• 制作”户外能力发展地图”(张贴在走廊)
• 设计”挑战任务卡”(分三个难度等级)
• 建立”探险家成长档案”(含树叶标本等实物)
特别提醒(敲黑板):
❗ 危险行为要立即干预(区别于冒险)
❗ 避免过多主观评价(多呈现事实)
❗ 定期做”故事回放会”(孩子们超爱看自己的视频)
最后分享个小技巧:我们在朝阳区的项目园发明了”户外故事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听到孩子们当时的对话录音,家长们都感动哭了~(眨眼)
大家有什么特别成功的户外观察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抽三位老师送我的《幼儿园户外学习故事精选集》电子版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