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大咖带你玩转专家工作室——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通道】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我曾跟随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深度参与过名师工作室项目,今天就以”过来人”身份,给各位幼师同仁分享干货满满的参与攻略!
🌟 一、工作室参与的三大黄金姿势 🌟
- “沉浸式学习”案例:
北京海淀区刘焱教授工作室采用”临床诊断法”,成员需要每月提交2个真实教学视频。建议新教师准备好”三个一”:一段问题视频+一份观察记录+一个具体困惑点(比如”如何应对幼儿积木区的争抢行为”)。 - “任务驱动成长”秘诀:
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的工作室采用”项目认领制”,去年有教师通过主攻”户外混龄游戏中的师幼互动”课题,最终成果被收录进《学前教育研究》期刊。建议选择与自身教学痛点契合的微课题。 - “镜面研修法”实操:
参考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工作室的”五步法”:上课→录像→自我诊断→专家切片点评→对比改进(重要提示:准备可录音的笔记本,记录专家点评关键词)。
🔥 二、让学习效益倍增的4个神器 🔥
✅ 成长档案袋:收录每次活动的”证据链”(签到表+笔记+作业+反思)
✅ 手机速记法:用讯飞语记实时转化专家金句(上周王红教授点评时说的”游戏观察要像考古学家那样细致”让我豁然开朗)
✅ 同伴学习圈:建立3-5人微信攻坚群(我们组用腾讯文档共建了《区角材料投放问题库》)
✅ 可视化工具:尝试用xmind整理专家讲座逻辑框架
💡 三、进阶玩家的通关秘籍 💡
✔️ 提前研读领衔专家近3年的著作/论文(比如准备加入李季湄教授工作室前,必读《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
✔️ 建立”问题银行”:把日常困惑分类储存,我习惯用flomo记录即时问题
✔️ 善用”三明治反馈法”:提问时先说实践案例,再提困惑,最后附上自己的思考
🎯 特别提醒: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有效参与工作室的教师专业发展速度是普通教师的2.3倍!但要注意避免”三种误区”:
✖️ 只带耳朵不带脑子的”观光客心态”
✖️ 追求速成的”快餐式学习”
✖️ 脱离园所实际的”空中楼阁式研究”
建议每学期制定个性化的”SMART成长计划”,比如:”通过工作室学习,在3个月内完善本班绘本教学的5种提问策略,并完成1篇高质量观察案例”。
各位老师不妨在评论区分享:你最想通过工作室解决哪个教学难题?我将选取3个典型问题,在下期分享中请一线专家针对性解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