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中培养幼儿冒险精神的实践路径
在学前教育领域,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正是点燃幼儿冒险精神的绝佳契机。以下从专业角度为您提供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建议:
一、冒险精神的本质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指出:幼儿的冒险精神不是鲁莽行为,而是包含着好奇心、探索欲、风险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体。3-6岁是培养冒险精神的关键期,此时幼儿开始形成初步的风险评估能力。
二、环境创设策略
- 分层设计挑战:参照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出的”脚手架理论”,将研学活动分为三个难度层级。例如在森林研学中:
✔️ 初级:寻找特定形状的树叶
✔️ 中级:蒙眼触摸辨识树干
✔️ 高级:小组合作搭建树枝庇护所 - 风险可控环境:参考日本”冒险教育”理念,在确保物理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适当的心理冒险。如设置高度30cm的平衡木,旁边铺设软垫。
三、教师引导要点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团队研究发现,教师在冒险教育中的语言引导至关重要:
✅ “这片树林里藏着很多秘密,谁愿意当探险队长?”
❌ “别过去!那里危险!”
建议采用”3C引导法”:
- 提出问题(Challenge)
- 提供选择(Choice)
- 鼓励尝试(Courage)
四、课程设计模板
以”昆虫探险”主题为例:
- 前期准备:观看《微观小世界》纪录片片段
-
实地探索:
-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 记录发现的新物种
- 猜测昆虫的居住环境
- 延伸活动:搭建”昆虫旅馆”
五、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英国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EYFS)框架中的风险评估表:
- 识别潜在危险(如过敏源、地形)
- 制定预防措施
- 准备应急预案
六、家长沟通技巧
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建议采用”成长故事”方式向家长反馈:
“今天小米发现了一个蚂蚁洞穴,她主动提议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路线,并勇敢地用树枝测量了洞穴深度…”
七、评估指标
可观察的行为表现:
- 主动尝试新活动的频率
- 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时间
- 提出探索建议的次数
特别提示:冒险精神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美国HighScope课程研究表明,持续8-12周的系列研学活动效果最佳,建议设计成主题连贯的课程体系。
正如德国幼儿教育专家Fredrik Vahle所说:”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位探险家。”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为这些小探险家提供安全而富有挑战性的成长舞台。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