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
李欣冉
老师,我能不能拿这种纸画画?
张洛一
我觉得这个纸好漂亮啊,上面有花纹。
C
D
叶芷宁
老师,这是什么纸啊?
张佳琪
老师,我家里的纸板是很硬的。
E
F
叶梓然
我见过透明的纸。
薛可伊
我还见过纸上面有很多文字的,爸爸说那是报纸。
听完孩子们热闹的讨论,我们展开了一场关于纸的探究活动……
韩安杰
爸爸说纸可以做床。
纸还可以玩游戏!可以叠纸飞机!
常语汐
曹乙佳
我知道,纸可以吸水!
老师,纸是怎么做的呢?
程浩宇
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负责提供材料、介绍方法,而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需要不断地操作、实验,去真正感受纸、探索纸的奥秘!
结合幼儿提出的想法,一场关于纸的探索之旅就此拉开了序幕。
课程脉络图
纸张大调查
生活中还有哪些纸呢?它们的作用有哪些?孩子们与老师展开了一番调查,小小调查员们发现很多不同材质的、不同功能的纸……
生活中的纸
张灰:我认识了牛皮纸,它可以画画,我们班里墙上用了很多的牛皮纸做的装饰。
封思恬:我们每天看的绘本也是用纸做的。
张筱汐:纸杯也是用纸做的,它可以喝水也可以搭建垒高。
薛可伊:卫生纸也是纸,它可以擦手、擦嘴。
通过对纸的搜集和调查,孩子们对纸的兴趣十分浓厚,对纸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触摸体验
纸既神奇又有趣,它身上藏着很多的奥秘,那么纸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受各种纸的不同感觉。
1
2
陈泽熙
皱纹纸摸起来有点糙,撕不动。
肖亦辰
这个纸是用来包快递的。
3
4
潘子彤
蛋糕盘是圆圆的滑滑的。
赵越梦
包装袋是软软的,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我们生活中找到了报纸、牛皮纸、卡纸、瓦楞纸、锡纸……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不同材质的纸,我们一起来摸一摸,感受一下吧!
教师思考:
孩子们从寻找身边的纸,并尝试用多种感官:闻、看、摸、折,对纸展开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孩子们发现它们虽然都属于纸,但是它们的颜色、厚度、质感、花纹都不一样。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纸随处可见,因为它们的用途不同,所以它们长得都不一样。
纸是怎么来的呢?
1
2
张筱汐
纸是妈妈去拿快递那里来的。
叶芷宁
纸是超市买来的
3
4
封思恬
纸是机器造出来的
肖亦辰
家里的纸是妈妈在网上买的。
那么纸到底从哪里来的呢?经过孩子们的探究,老师带着宝贝们一起了解纸的历史变迁……
教师总结:
通过图片、视频和教师讲解,向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孩子们了解到一棵树制作成纸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需要经过砍伐、粉碎、搅拌、烘干,最后才能形纸张,这个过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经过初步了解,孩子们对造纸术有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孩子们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操作的欲望。于是孩子们利用废旧纸巾尝试制作再生纸,亲身体验纸张的诞生,实践纸的制作工艺。
第一步,撕纸
孩子们在撕纸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双手前二指并排捏住纸的边缘,把纸撕成简单的形状。整个撕纸过程动作流畅,双手配合协调。
孩子们将纸巾撕的很小、很小,然后浸泡在热水里。
第二步,打纸浆
纸经过一晚上的浸泡,变得软软的了,现在孩子们准备利用木棍打纸浆。
打纸浆啦···
柳宸瑞
废纸被我们打碎了。
纸在桶里旋转耶!
潘子彤
邵子严
刚开始水还是清清的,现在水都被打的混了。
纸浆越来越浓稠了。
张佳琪
打纸浆开始啦~
打纸浆之前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时桶里的水是清澈的,纸张沉淀在桶的下面。他们用木棍进行锤捣,将纸张打散,然后按一个方向充分搅拌。此时,他们惊奇地发现桶里的水越来越混浊且浓稠,纸浆开始逐渐成型。
第三步,过滤纸浆
1
2
邵子严
为什么我的网里面没有纸浆呢?
柳宸瑞
纸在水的下面
3
A
顾沐宸
我们要搅拌
陈泽熙
要把网放到最下面去捞
在过滤纸浆环节,幼儿开始尝试用网直接下水抄纸浆,可是网上的纸浆覆盖很少。经过观察我们发现纸浆大部分沉在水下,孩子们只是浅浅地在水上抄了一下,所以网上没有多少纸浆。
经过动作改良,孩子们在抄纸浆前先将纸浆按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然后再用抄网从容器底部向上抄起,边抄边抖,这样抄起的纸浆成品较为均匀。
我们成功啦
教师思考: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创作。活动中幼儿利用丰富的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撕纸、捣浆、抄纸、晾晒等步骤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感知,感受到纸张制作不易。在活动中教师尊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鼓励幼儿大胆创造美、表现美,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
纸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贴近幼儿生活,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变性的特点,看似普通的纸却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瞧!孩子们通过:撕、画、揉与“纸”开启了一场创意之旅。
画一画
教师思考:
《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教师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地艺术表现和创造。
小班上学期幼儿年龄较小,绘画技巧相对较弱,老师应该支持有乱涂乱画的现象,然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的像不像,更多的是去引导幼儿,从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撕一撕
教师思考:
撕纸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以及手指的灵活性,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处于萌芽阶段,喜欢无意识的撕撕贴贴。幼儿在撕纸时,可以把自己撕下的纸想象成任何的东西,进行构图,在撕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就在做做玩玩中培养起来。
揉一揉
教师思考: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揉纸团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活动。孩子们在努力将纸张揉成一团的过程中,他们会好奇地触摸纸张,感受纸张的质地,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揉纸团。有的孩子会轻轻地揉,有的则会用力地挤压,这种探索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扔一扔
教师思考:
在游戏中,孩子们会不自觉地与同伴比较谁扔得更远、更准。这种竞争意识的萌发,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积极的成长。它可以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让他们更加努力地参与游戏。
纸还有哪些有趣的作用呢?
吸水小实验
问题:
所有纸都吸水吗?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感知到皱纹纸、白纸、餐巾纸、彩纸、卫生纸都是吸水的,而锡纸、涂蜡纸是不吸水的。
色彩爬高
教师思考:
针对上述实验中吸水的纸张哪种纸张吸水的速度更快呢?通过色彩爬高实验,孩子们的亲身感知,了解到越是蓬松的纸张吸水越快,例如:餐巾纸、卫生纸,而较硬的纸张吸水较慢。
纸是班级里随处可见,且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及操作材料。因为常见,孩子们往往会忽略它的价值。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有孩子浪费纸张的现象……幼儿通过了解造纸的过程很复杂且很辛苦,知道纸是来之不易的。为了让幼儿改变平时生活中的浪费行为,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我们开展了节约用纸行动。
节约用纸行动
抹布代替纸巾,可以重复利用
擦嘴、擦手尽量用毛巾
擦鼻涕时折叠起来使用
如厕时按需拿纸
废纸再利用行动
废纸变变变,运用魔法变成一幅美丽的手工作品。
图书修复行动
班级建立“图书修补站”,让小朋友自己参与修补图书。通过造纸小实验孩子们知道了造纸的不易,更知道了爱护书本的重要性。
教师思考:
通过“纸”得珍惜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认识到纸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纸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加入节约用纸、爱护环境的行动中,让节约不再是一句口号,真实融入孩子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里。
END
素材|小二班
撰稿|罗 娟
审核|园长室










